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6:生活长廊
2017年03月21日

减负,听听孩子的声音

阅读量:1195    本文字数:3252

现在读书的孩子心里都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最大的学业负担是什么?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孩子自己,这也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近些年来,中小学校一直在实施“课业减负”政策。然而,减负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上层和学校的事情,很少来问一问,孩子们到底想减些什么?

 

所以,当我们在不断讨论“减负”话题时,不如弯下腰、俯下身,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也听听大人们曾经藏在心里的声音。

 

儿子的两次补课经历

为了提高儿子的写作能力,我在他小学三年级时报了个作文辅导班,一周一次课。一个学期下来,儿子的作业以背诵佳作片段为主,因此作文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退出补习班后,我给儿子办了张图书卡,利用周末带他到图书馆看看书,我还给他订阅了图书,让他经常翻阅。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培养了儿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了阅读量,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儿子升入高中后,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得知全班同学几乎都报了各种补习班,我急忙选了儿子的一门弱项报了补习班。儿子每周六风雨无阻,早早起床,坐地铁去市区补习,周日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一个学期下来,补习班布置的作业他几乎无暇顾及,我问老师为什么不督促学生交作业,老师理直气壮地说:“学生要靠自觉的,学生主动交作业我们才批改。”

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与其选择一对一的课外辅导,不如家长正确引导,让孩子将补课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校老师的教学上。再则,补习班安排在周末,对孩子来讲更是有害无益。上了一个星期的课,本来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舒缓一下神经,放松一下心情,对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把需要补的作业补上,再用点时间预习一下新内容。参加补习班的话,孩子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和总结,长期恶性循环,会对孩子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所以说,上补习班不但不是孩子提高成绩的“灵丹妙药”,反而会加重课业负担。要减负,不如先让孩子们减去补课吧!

吴晓霞

 

我幻想中的学校

“减负”在我的学生时代就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从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到如今减负一词被提上两会议题,其背景也显而易见——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政策条例也一应俱全,可真落到学生身上,为啥就是那么难?

其实,老师和家长也深陷在一个囚徒困境中。我一直记得初中时的一个场景:英语老师在给同学播放听力,发现半数同学昏昏欲睡,她按下停止键对我们说:“大家都趴在桌上睡一会吧,五分钟之后我们再听!”事到如今,我仍要用感激涕零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我知道老师心中也一定是心疼加无奈吧!

还有一次,高中时学校要求学生补课,有个家长觉得孩子太过辛苦,不想让孩子参加,但他又提出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不应该补课,否则不来学校补课的孩子势必要落后。”那时,我们都当作一个笑话来讲,但那时的我们又如何能明白一颗意图反抗的心是多么无助和不安!

如今,学生的世界里有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学校、补习班、家庭像是束缚孩子业余活动的枷锁,我们需要找到一把钥匙将兴趣释放出来。我曾经幻想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的课后作业都能够在放学前上交,同学们可以独立完成或者相互交流;回家作业会布置,但交不交全看学生的自觉,也可以选择不做,专注做自己薄弱环节的习题。

总而言之,与其高层领导和专家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如何减负,不如俯下身来问问孩子们的意见,让更多的学习内容,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让他们拥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思安

 

一颗平常心

如何给孩子的课业减负?光从外部减少补课时间、减少作业量,是治标不治本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改变学生心态着手,让他们以平常心对待学习,配合采用有效的学习办法来提高效率,才能真正治本。学生舒心、家长放心,学校才有信心办好教学。

我读书时,除了上学校的日常课程外没参加过任何补习班,即使高考前关键时期也同样没补过课。一方面是受家里的经济条件限制,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我自己从没有动过这个念头。现在说来,有些人也许会不信,但我觉得,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回家作业,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下去就行。当然闲暇之余能补充一些课外阅读,丰富自身底蕴则更好了。

所以对待学习要放平心态,不要看得过重,有好成绩了不自大,这次分数低了,下次就要努力。只有心放松了,才能正常发挥所能。因此,家长不要做督促者,而是要学着鼓励孩子,不要营造紧张的气氛,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对于学生本人,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锻炼,因为一颗平常心需要坚强的意志来支撑。

凡事都要一步一脚印,以平常心慢慢积累,只要付出汗水了,相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有收获,而且不仅仅只体现在成绩上。“减负”,不能只是一个口号。

张欢

 

“减负”先“减压”

为了给学生“减负”,教育部门先后下发49次通知,但收效甚微。缘何?其实,学生承受沉重学业负担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以升学为主导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承受升学率优劣的考核;教师承受择优上岗的竞争;家长承受子女就业的困惑,而这种种压力最终统统转嫁到学生身上。如果这一根本体制不改革,素质教育就不会不到位,学生背负的压力永远减不下来。因此,“减负”须先“减压”。

记得我小时候读书时,作业一般都能在学校完成,没有感觉作业成为负担,而真正有压力的反而是家庭经济问题。当时,一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工资生活,既要缴四个孩子的学费,又要付母亲的医药费,经常是捉襟见肘。那时,我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到医院取药,就是做家务,有时还要去抓皮虫喂鸡,好让母鸡多下几个蛋给母亲补营养。暑假,更是玩乐的时间,到郊外捉蟋蟀、捕知了,去野泳、钓鱼……但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全班前茅。

初中毕业后,我按照父母的意见放弃报考重点高中,成了机电一局代训的艺徒。工厂教育科见我成绩好,做艺徒太可惜了,便让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中专。后来,我还走上了自学考试的道路,花了五年时间,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的学历,但我始终没有觉得学业是我的负担。

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不那么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少给孩子一点压力,多关心一些孩子的人格修养,也许减负这件事,就能慢慢走上正轨吧!

谭同政

 

给心减减负

最近,我经常在小区里看见一对父女在打排球,问之曰:“要考排球,记入中考分数。学校里没时间练,只能回家抽时间练。”顿觉现在的教育很可悲,上层设计将体育纳入会考分数,想通过行政手段让同学们获得锻炼、增强体质,可惜在实践中却变味,无形中增加了家长和学生课后的负担。

我的孩子两岁多了,属于散养状态,看着她每天乐呵呵的样子,我们也觉得很开心。可是每有聚会,朋友们必定会问:早教了吗?他们会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不早教暂时没问题,但幼小衔接时,就有的苦了。”

回想我们学生时代,如果听闻哪个同学在补课,那么第二天就会成为大家说笑的话题,因为当时补课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如今,补课却是上进孩子的标志之一。晚上十点过后,小区里谁家书房还亮着台灯,那他家就可能有个读书郎。楼上有个小学生,时常趁着倒垃圾的时候顺路跑到我家坐一会,不超过十分钟时间,楼上妈妈就会呼唤起来了:“怎么还不上来写字啊?跑哪里去?”这个孩子就怏怏不乐地走了,说一句:“做不完的作业,哎!”

按照目前的教育体系,想要减负,估计很难。但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学会放宽自己的心,别老是盯着作业和升学,也许就没这么累了。

甘黎敏

 

七嘴八舌

我们“80后”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第一代,那时候原本上六天课,提出减负后,课时改为五天半,另外半天是课外活动,操场上总活跃着一个个兴趣小组,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而今,我们却时常听到体育课等副科被主课挤兑的事情,甚至连地理等会考课程也被压缩了。

——@saras

如今,“题海战役”打得天昏地暗,苦了孩子。谁都知道,橡皮筋尚需松弛,一直紧绷容易拉断。看看周围,多少中小学生小小年纪鼻梁上架起了啤酒瓶底般厚的眼镜?他们因过重学业负担,起早贪黑,精疲力竭,磨损了活泼好动的天性,也消褪了五彩缤纷的情趣。

——@瑞清

老师如果能洞察并升华学子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们有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减压吧。

——@糖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