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8:汇龙潭
2017年03月21日

那年初秋,我们嘉定同乡看望李昭

阅读量:2065    本文字数:1162

□ 钱江

傍晚得悉,胡耀邦夫人、我非常敬重的李昭前辈在北京辞世,享年95岁。她入院治疗已久,近期医生报病危。因此说,对她的离去,心里是有准备的。然而一旦确知她已经长行,还是心头震撼,不能平静。

我想写下些文字,记述和李昭前辈交往的过程,脑海中第一个涌上来的,却是和嘉定同乡前辈朱斐先生两次看望李昭的情景。转眼之间,老朋友朱斐先一步走了,我们和李昭坐在一起聊天的事情,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所以我更应该动笔。

上次和朱斐一起看望李昭前辈,是在6年前2010年的国庆前夕。那时,初秋的北京碧空如洗。朱斐老先生原是北京纺织局干部,嘉定人氏,上世纪50年代初调到北京后长期和李昭一起工作,彼此熟悉,一见面就幽默地开开玩笑。

李昭已是满头银发,精神爽朗,在客厅以一杯清茶相待。

落座的客厅约40平方米大小,还像耀邦在世时那样摆设,几对淡绿套子沙发,中间是几个拼接成长条的普通茶几。如果说有了变化,就是靠走廊的墙上增加了两幅胡耀邦画像,一幅是国画,中央党校教师画的;另一幅是油画,出自原浙江美院院长萧峰手笔,题名《耀邦同志》,曾参加全国美展。我就是在观摩这幅画时由张黎群前辈介绍和李昭相识,此后渐渐熟悉起来。

很自然地,我们向女主人问候健康,说起对耀邦的尊敬和怀念。李昭点点头,说:“耀邦度过了有意义的人生。”谈话之间,女主人充满了淡定平和的信念,相信不管耀邦走了多久,人们一定会研究他,去努力了解他。这就是“此身远去,事业长留”的意义所在。

这个院落大概算得上古建筑,在清代是会计司办公处,属内务府,专管皇家财务。伴随世事沧桑,这里的建筑自然有一番演变,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是中央警卫局团营职干部的宿舍。胡耀邦搬来以后,院落朝向中南海打开了一扇门,胡耀邦上下班可以从家中直接走进中南海。虽然和办公的地方不远,胡耀邦却在办公处安了一张床,李昭说:“只是在星期六的晚上,耀邦回到自己的家。”

朱斐告诉我,1952年初秋,李昭随胡耀邦从川北调来北京,开始在全国总工会工作,1953年初调任北京国棉一厂副厂长。这是一个全新的、有5万纱锭、3000多名工人的大厂。32岁的李昭梳两根粗大的齐胸辫子,身着列宁装、足蹬布鞋前来报到上班。刚进厂的时候,她把两根大辫子盘在头上,带一顶八角帽。到纺织厂不久,李昭发现厂里对进入织布和纺纱车间的女性有严格的不得垂长发的规定,她就将两根辫子铰去了。从那时起,李昭一直工作在北京纺织局系统,逐渐成为纺织专家。

那时,李昭经常利用星期天在家里召集工厂的干部开会商议事情,所以朱斐常到胡耀邦家里来。那时,胡耀邦和李昭各忙各的,都平易近人,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那天,我们主要是谈些家常话,我们向李昭老前辈致以节日祝福。朱斐还特意代老同事们向她问候。

交谈过后,李昭送我们走到院落里。那里有一棵石榴树,我们就在树下合影留念。

如今,我尊敬的两位老人、老朋友,都已经离去。那棵石榴树,却已经大多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