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5:新闻聚焦
2017年06月06日

大来时间馆:讲述光阴的故事

阅读量:6308 本文字数:2816

安亭市民广场东北一隅,坐落于竹林环绕深处的大来时间馆并不起眼。偶有路过的人,看见招牌上“大来时间馆”几个字,不免心生疑惑:时间馆?干嘛的?

 

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大来时间馆,就像一座机械钟,光看外部框架自然不明就里,只有走进去才能触及内核。

记者 陆晓峰/文 记者 陆晓峰 通讯员 龚青/摄

1、坐落于安亭市民广场的大来时间馆。

2、迄今为止,李大来收藏了200多只钟。

3、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李大来将钟的外框和机芯分别展出。

 

“极客”李大来

84岁的李大来跳上平衡车,通过身体的前后倾斜轻松操控着车子进退和转向,他邀请一位年轻人体验一番,对方连连摆手,李大来没有强求之意,笑着说:“要勇于尝试嘛,我这把年纪都敢玩。”

从小到大,李大来的“玩心”从未消减过半分。用个时髦的词来说,李大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极客”。

“我读中学时学生们分两拨,一拨钟情于看美国电影和谈恋爱,另一拨喜欢捣鼓收音机、钟表和航模。我属于后面一拨。”邻居家有一台机械钟,李大来可以趴在桌上看一下午,脑子里就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钟摆能一直摆个不停?

到后来,李大来不甘心于只停留在观察层面,索性动起手来,有同学从家里带来机械钟或收音机,大家围坐在一起将其“大卸八块”,拆了装,装了拆,不亦乐乎。“钟表也好,收音机也罢,跟魔术差不多,不戳穿感觉深奥无比,拆出来一看很多原理就搞明白了。”李大来不忘补充一句,“玩就要玩出门道。”

为了玩出门道,报考大学时,李大来虽然填了7所大学,但选择的专业是清一色的机电,最终他被南开大学录取。在大学的无线电社团,技术不错的李大来算是个风云人物。学校开大会领导讲话时,扩音器出现故障,李大来马上就能找出问题所在,用不了几分钟就能修复。

1953年,李大来大学毕业,他的“开挂”人生从此起步。

毕业后分配到邮电部的李大来,工作仅4年后就成为邮电部最年轻的工程师。然而,十多年之后,李大来的职业生涯急转直下。由于种种原因,他被安排到西安微波厂,成为一名最基层的翻砂工。谁能想到,8年之后工人李大来竟然成为这个厂的总工程师兼厂长。这段时光李大来不愿过多提及,一句“培养了韧性,锻炼了心智”,算是对这段西安岁月的总结。再后来,李大来终于回到家乡,成为国资委在上海一家企业的高管,直至退休。

李大来对机械钟的痴迷始终未减。工作时他常年出差,在异国他乡见过太多精美的机械钟,只是碍于当时精力有限且工作匆忙,只能饱饱眼福,多年后想起那些错过的心爱之物,总不免心生遗憾。

退休后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的李大来开始收藏机械钟,然而如何从全球各地搜罗中意的机械钟却是一个难题。“一开始靠亲朋好友从国外带回来,后来接触了网络,彻底打开了收藏之门。”李大来说。

 

另辟蹊径做科普

在大来时间馆,李大来是唯一的主角。

“这台瑞士积家空气钟从温度和大气压力变化中获得运行所需的能量,没有人为干预可以运行多年;这台航海钟使用了特别的蚱蜢擒纵机构;这台日本和式重力钟特别之处在于它用时辰显示时间,白天和晚上时辰的长短不同……”展馆里,记者跟着李大来亦步亦趋,听他事无巨细地诉说他的藏品。在他的描述中,一只钟就像一座建筑,光看华丽的外表不够,还要了解精巧的内里。

“如果你不打断,他可以说上两三个小时。”大来时间馆的工作人员龚青悄悄对记者说,“开馆以来,李馆长迎来送往不知道多少批参观者,每次解说都不打折扣。”

参观大来时间馆,的确让人大开眼界。这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古董钟,有的以重力为动力,有的以压力变化为动力,不得不让人赞叹能工巧匠想法之奇巧、技艺之精湛。

在响成一片的“滴答”声中,记者问李大来:“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没有过多思考,答道:“我老了,就希望给家乡留下点东西。我不想一捐了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唯一,所以得争分夺秒。”

在钟表收藏界要做唯一,故宫钟表馆可不答应。钟表曾经是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皇家宫廷的敲门砖,这家全世界收藏十八至十九世纪机械钟表最丰富的博物馆,馆藏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李大来当然不会不知道,可他仍执意要在“泰山压顶之下另辟蹊径”,“我们要做故宫钟表馆的补充,他做他的珍品馆,我做我的科普馆。”

李大来请来修钟师傅,就是要让大部分钟都走起来,并且拆开了让大家看。一台J.W.BENSON座钟,李大来将外框和机芯分别展出,为的就是让大家看到机械结构。

国内钟表资料不全,李大来英文好,他就去国外网站上搜罗信息,光是一个神秘钟,他就收集了上百页资料。在网上找到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撰写的原著书籍,他异常欣喜,因为书中证实中国的天文钟是欧洲机械钟的直系祖先。

“大来时间馆不是我的一方天地,而是向全社会开放的科普基地,做得好就有希望成为安亭的一张新名片。”李大来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前段时间,微信公众号“大来时间馆”开通,李大来要在网上“讲述光阴的故事”。

 

每周过目数千只钟

“我拜你为师吧。”李大来的不请自来,让陈富春有点摸不清套路,他对眼前这个老头打量再三,还是搞不清对方的来意。

位于上海老城厢与黄浦江南外滩之间的董家渡,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这里曾经商肆林立,人来人往。随着南外滩地区的全面开发,见证百年上海的董家渡正在慢慢消失。陈富春从小就在这市井繁华里成长,“在家门口的旧货商店里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在这里,他看着各式各样的钟表在老师傅的妙手回春下重新运转,便依样画葫芦倒腾自己家的小闹钟。久而久之,他的修理水平突飞猛进。

22岁时陈富春开了家钟表维修店,3年后就攒下一万元。“那时候万元户还挺稀奇的,不过父亲觉得个体户不是正经活,我后来就进了百货公司做生活。”陈富春心有不甘但也理解父亲的心思,不过这门手艺始终没落下,工作之余不忘练练手,到后来干脆自己做机械钟,倒也有模有样。退休后陈富春租了间小房间接活,李大来的到来,让他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

“你来帮我修钟吧?”“你有多少只钟啊?”“不少。”“要那么多钟干嘛?”“我要捐出来,办个展览。”陈富春哪里碰到过这样的客户,心里嘀咕:这人不简单。

李大来没有说大话,他手里的钟真的不少。迄今为止,他收藏了200多只钟,且品类繁多,各具特色。李大来淘钟没什么诀窍,全世界各大专业钟表拍卖网站上,每周挂出数千只钟,他都要浏览一遍,看到中意的就下手。“每种类型的钟出现的概率不同,有的每天都有,有的好几年才出现一回,得靠经验来判断。”李大来指着一个潜水艇专用钟说,“这个是前段时间刚淘来的,市面上很少。”

李大来也没有食言。出生于安亭镇吕浦村的他将藏品悉数捐给当地政府,并在安亭镇的支持下,在安亭市民广场北侧建起大来时间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一个“淘宝”,一个修理,李大来和陈富春这对拍档相得益彰。一台1880年前后的英国三眼八铃座钟,时间走着走着就慢了,陈富春“死磕”了一个礼拜,才在一大堆零件里发现有一个稍有松动。“用上海话讲,他就是眼光凶、劲头粗。”对这个自己请来的工匠师傅,李大来从不吝啬溢美之辞,“老钟的配件坏了,陈师傅就用机床自己做,这样的手艺人不多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