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10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6:热词
2017年10月24日

纪念嘉定建县800年,我有话说

阅读量:2138    本文字数:3322

与一些城市相比,800年历史的嘉定还算不上太古老。但是800年间,教化嘉定人才辈出、文脉绵长。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这里聚会;外交大臣从这里开启精彩人生的历程,肩负忧国忧民的使命;雕工画匠、历史学家在这里磨砺思想,开宗立派;乡贤、士绅在这里诗礼传家……

 

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就是了解自己的根之所在。纪念嘉定建县800年的各项活动正在陆续开展,如何开展让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喜爱的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本报读者纷纷建言献策。

 

让青年人动起来

明年1月是嘉定建县800周年,若不是在《嘉定报》看到这则消息,我还真不知道这个重要日子。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历史和时事的关注度不够,但作为一名嘉定青年,既然知道了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那就一定要参与进来。

首先,对嘉定800年的历史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嘉定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深入。除了传统的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宣传海报外,还要从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角度着手。现在的青年人手机不离手,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有水平的推文,甚至可以做一些微信小程序、小游戏,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这也是一种节约成本的做法。丰富的活动也不能少,可以组织“嘉定历史知识竞赛”、“设计嘉定建县800周年电子贺卡”等活动,形式可多样化,奖品设置也可以年轻人喜爱的为主。

嘉定有着很多历史文化浓郁的场所,活动方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将青年人从网络参与拉进现实中来,更直观地去感受。嘉定博物馆、孔庙、州桥老街、古猗园、法华塔,等等,可设计几条不同的嘉定历史文化探寻之路。以团队形式进行游戏,或可穿着汉服开展“嘉定名胜与我”的摄影比赛。

吸引青年人的眼光、调动其积极性,社区在建县800周年中也应该扮演重要的推动者,在相对集中的范围里让年轻人了解、学习嘉定历史。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对于我们自己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主动地去熟悉透彻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

张欢

 

让嘉定历史活起来

近年来,许多有关于中国文化的竞技类比赛与节目火了起来,如《中国古诗词大会》《诗书中华》《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又重新回到了青年人的视野里。明年又恰逢嘉定建县800年重要历史节点,嘉定可以举办一些新颖的创意活动,让市民为嘉定而自豪。

首先,我认为可以举办一些参与性强的DIY体验活动,如草编、竹刻、摄影荷花、汉文化主题活动体验(可选择在嘉定孔庙开展)等。同时,也可以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如:走进嘉定非遗、来嘉定不能错过的那些传统小吃,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摄影展、青年人探店并发布推文、录制视频的形式开展,还可以公开招募市民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如果有青年人愿意以直播的形式来体验嘉定,为大家介绍嘉定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历史文化应该向低学龄的孩子普及。可以组织小学、初中的孩子们参观嘉定的几条老街、博物馆与历史陈列馆、老城墙,向孩子们展现嘉定的历史厚重感。同时,可以向孩子们发起征文,让他们以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对古县嘉定这800年来的历史变迁的感悟。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文艺组织、文艺爱好者或大学戏剧社等,将嘉定的历史故事通过编排,搬上舞台,定期开展文艺汇演。这样,就能以直观的形式让嘉定的历史变得活起来。相信当青年人看到一幕幕历史故事重演,就能真正切身体会到往日的时光。

800年岁月,嘉定走过来了。相信未来还有许许多多个800年等着这座老城续写未来的传奇故事……

宗心怡

 

集结成册,引导阅读

明年是嘉定建县800周年,各项纪念活动已全面展开。韩天衡美术馆将引入互动体验活动,《记忆嘉定》专题节目将在市、区电视台播出,新闻宣传部门不遗余力地宣传……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地展示“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悠久历史、文化、经济和自然风貌,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市民一起回顾嘉定800年人文社会历史。

但在笔者看来,现在的宣传比较分散,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纸质媒体都是各司其职,没有整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有些宣传则过早,还没引起足够多的年轻人重视。笔者建议在嘉定建县800周年之际,出几期“纪念特刊”,把许多分散的宣传资料集中汇编,包括嘉定的人文历史、风俗典故,并做到图文并茂,深入人心。比如嘉定报社就连续几个月刊登了建县特刊,可以定期集结出册,在嘉定的旅游集散中心、社区、学校等地进行赠阅,真正做到“一册在手,建县全有”。嘉定的学校可以引导在校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让孩子们了解嘉定的历史,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纪念特刊”不仅可以使老嘉定人重温嘉定历史,更能让新嘉定人了解嘉定的历史和文化,做到身在嘉定、知道嘉定、热爱嘉定、奉献嘉定,做一个无愧于嘉定的嘉定人。此举还可以增进外界对嘉定的了解,激发各界人士关心嘉定、支持嘉定的热情。

姜宗仁

 

追忆旧日时光

旧时家中日常生活用具,如脚炉、立桶、搪瓷脸盆、算盘、竹篮、蜜蜂牌缝纫机、纺纱车、织布机、上海三五牌台钟等等,这些老物件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为了纪念明年1月嘉定建县800周年,我所在的沁乐社区举办“回忆旧时光,珍爱老物件”展览。

此次展览所有物品,全部是小区居民家中以前使用的器具。我家拿出30多年前结婚时,老婆作为嫁妆的一只铜茶壶。这只铜茶壶圆形,直径15厘米,高15厘米,嘴长5厘米,重量约750克,是丈母娘在我老婆出嫁前10年就请铜匠打造好的。当时我丈母娘与本乡所有母亲一样,为女儿出嫁的嫁妆费尽心机,早早留心开始准备,从脚马桶、脸盆、脚炉、茶壶、铜勺、铲刀到棉被、衣裳等日用品,一应俱全。

但随着时代变迁,过去农村许多时髦的嫁妆变换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器具也是弃旧图新。800年来,嘉定人使用生活器具不知改头换面多少次数。远的不说,就说新中国成立至今,一只脸盆也换了几次式样:解放前是用木质或者铜质材料打造,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用搪瓷印花,上世纪九十年代塑料制品流行。而现在,不少家庭都用不着脸盆了,家里安装洗手台,水龙头直接放水,方便省时。如今,在嘉定人家里能拿出解放前使用的生活器具,可谓寥若晨星。

所以,这次展览是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家乡历史、了解家乡800年生活演变的一次契机,更让老年人回忆起往日生活的点滴。这类展览不妨多举办一些。

顾纪荣

 

写一本书,说说嘉定这些年

80多年前,《东方杂志》曾邀请当时社会各界142位名人讲述自己的中国梦,并于1933年元旦刊出。这本老杂志目前被找到原本,有人从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19位人物的中国梦,我们今天得以看见当时中国人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这些名人有巴金、老舍、叶圣陶、邹韬奋、柳亚子、郑振铎、徐悲鸿、郁达夫和林语堂等响当当的大家。

其中,林语堂写道:“我现在不做大梦,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不打仗,无苛税,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净土。”施蛰存写道:“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外国人走到中国来,让我们敢骂一声洋鬼子——你知道,先生,现在是不敢骂的。”顾颉刚写道:“第一,没有人吸鸦片,吞红丸。这是最重要的事。这种嗜好延长下去,非灭种不可,任凭有极好的政治制度,也是无益的……”看了这些当年大咖们的中国梦,我们不禁发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感叹。

明年是嘉定建县800周年,我想我们当代嘉定人也应该写一本书,说一说我们嘉定这些年,让800年后的嘉定人能够从我们老百姓的视角来看看21世纪嘉定人的所思、所想、所为,这或许比未来我们的后代看嘉定地方志,更能反映当代嘉定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和老百姓的真情实感。

对800年后的嘉定人来说,我们今天就是在创造嘉定的历史,希望我们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后人的嘉定历史。

周海龙

 

 

 

七嘴八舌

可以围绕嘉定的人文历史、文化氛围、和谐生活等,进行征文活动。征文以后,除了评比评奖外,还可以编辑一本书籍,成为有痕迹之“书”,推动沉淀“嘉定之精髓”。

——@卢忠雁

最近看到嘉定电视台推送的微信文章里,有一个名为《漫话嘉》的栏目,通过漫话人物“百知叔”、“布布”,带领受众漫步历史长河,领略嘉定800年来的风貌变迁。我觉得非常有趣,会定时和孩子一起看。通过漫画来了解嘉定,轻松、不枯燥,适合我们这种有孩子的家庭。

——@莉拉

最近看了几场嘉定历史人物的演出,如讲述陈君起的“墨云惊鸿”,讲述陆陇其的“七品陇其”等,年轻人更喜欢通过画面,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嘉定纪念建县800周年,也许可以多利用一些影像手段,并在公共场合进行播放,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力,增强其参与热情。

——@波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