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家训
纸上的纪念馆
□陶继明
去冬今春,受嘉定区地方志办公室委托,与友人王光乾一起接受点校《练川名人画像》的任务。对《练川名人画像》我并不陌生,点校《练川名人画像》,则又是一回事,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逐字逐句的全面系统的爬梳整理,但带来的意外收获是对这部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练川名人画像》是嘉定最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作者程祖庆,字稚蘅,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于嘉定县南翔镇。
程祖庆从小立志“以表彰前哲为己任”,曾搜集先贤的文章,编辑成《练水文征》一书的书稿,惜未付印,手稿已佚失。程祖庆还访遍县中“故家所藏画像,摹而传之,并及名宦寓公,且详述其行事”,以一人之力,历时数年,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稿。《练川名人画像》分正、续两集,正集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陔南草堂刻印,续集于道光三十年(1850)刻印。
《练川名人画像》由于初版印数较少,传播不广,加之咸丰、同治年间,嘉定屡遭太平天国运动战火,至光绪初年,练川名人画像已十分罕见。而原版“因故乡兵燹后,君所藏未刻画像既已化烟云,是册原板并不可复问,即印本流传亦寥寥无几。”时任湖南省永州知府的张修府“悼世事之变迁,惧典型之放失”,向时任湖南巡抚王文韶提出申请,请求集资重新刻印,王文韶因生于嘉定,又长期生活于嘉定,故全力支持。光绪四年(1878),《练川名人画像》正续编合刻本,在湖南永州付梓,此次重版因印数较多,影响甚广,如今流通的本子,大都是永州刻本。
《练川名人画像》共收历代嘉定籍、侨寓嘉定的名人及嘉定名宦等各类名人一百七十八位。他们中有社会名流、清廉官宦、学者文人、忠义之士等。全书一人一像,图文并茂,图像形神兼备。如嘉定籍的名人龚明之、杨滋、龚弘、徐学谟、唐时升、娄坚、李流芳、侯峒曾、黄淳耀、钱大昕、王鸣盛等;非嘉定籍的名人高衍孙、归有光、陆陇其、陈化成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形象,代表人物基本无漏。
《练川名人画像》的文字中除了介绍传主的生平传略外,还附有碑传墓志,程祖庆对入书传主作了严密的考证,纠正了史料记载的错误,补充了地方志书漏记的人物。是书编校精湛,具有很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这些成果后被嘉定地方志书所采用。如明代游击将军戴广,曾随俞大猷、任环抗倭,身先士卒,作战英勇,曾屡败倭寇于吴淞、嘉兴等地,又散家财犒军。他因遭奸臣赵文华诬陷,削职回乡,这位抗倭英雄的史迹长期被湮没,郡县皆阙而未载,程祖庆将其收入《练川名人画像》,后光绪《嘉定县志》就以此为戴广列传。又如清代翰林学士孙致弥的生卒年一直是个悬案,程祖庆根据有关史料确定孙致弥逝世于“己丑”,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
程祖庆在编绘《练川名人画像》时,照顾到嘉定民众曾经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嘉定三屠”,有强烈的反清情结,故他在处理明清易代之际一大批怀有浓厚遗民思想的文人学者的形象,如陆元辅、王泰际、张云章、张鸿磐、侯开国、浦鸥、吴历等人时,巧妙地将头巾和斗笠戴在他们头上,体现了程祖庆尊重历史事实的风骨和操守。
《练川名人画像》洋溢着激荡人心的浩然正气,注重气节,注重教化,如嘉定抗清斗争中监生金德开的事迹十分感人。当清兵攻入金家时,金德开“危坐室中,手持《家训》,兵至不为动。”显示了信念的力量,也彰现出嘉定文人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一家有一家的家风,一地有一地的民风,而家风和民风与国民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教化嘉定”素有崇敬先贤先哲的风尚,历史上曾出现过乡贤、名宦祠、思贤堂、折漕报功祠等许多类型的先贤纪念馆,至于个体的祠宇数量更为众多。它们也是嘉定精神的体现,对嘉定民众追慕先贤,学习志士仁人,培育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它们大都已不存,或建筑尚存而内容已空。
《练川名人画像》问世以后,就受到嘉定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将入书的传主都视为乡贤典型,作为学习的楷模,此书发生过深远的影响,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展示嘉定历代先贤的纸上纪念馆,而民众纪念和学习先贤,在缺乏实体的参照物的今天,《练川名人画像》正好起到了填补作用。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