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1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8:汇龙潭
2018年01月02日

道光皇帝召见嘉定知县练廷璜

阅读量:4096 本文字数:1598

友文

近日读书,见到一册薄薄的《软尘私议》,共十九则,其第十一则,记载道光皇帝召见嘉定知县练廷璜的情形。文字不多,全录如下:

江浙每一败仗警报,枢相辄相顾曰:如何?盖谓不出所料也。此次练立人召对两面,头一次询:汝在嘉定,距吴淞若干里?对:四十余里。问:吴淞打仗情形,汝知之否?对:炮声相闻,故知之。问:牛奏陈化成打坏夷船数只,自是撒谎。我们之炮安能打坏夷船?对:断不敢欺皇上,实在陈化成起先打的是胜仗。上问:何以见得?对:是日开仗,臣听得我军开了七十余炮。上问:难道英吉利不放炮吗?何以辨得是我军之炮?对:我军炮出,其声绌然而止,英夷之炮,则尾声甚长,如鞭炮毕剥之声不绝,以此不同。上问:陈化成到底如何死的?对:确是炮打死的,陈化成尸身经臣装殓,胸前一伤,肋一伤,小腹一伤,肠胃俱出,腹中尚有小炮弹数十,未能取出。盛暑之时,尸由苇中负出,已十三天,面如生,目不瞑,是臣亲见的。上为之怃然大恸,谓今日起数多,明日可再递牌。次日入对。问:汝既云陈化成先打胜仗,何以又至失守?对:系由于士气终馁,鼓不起来。问:何以鼓不起来?练无以对。上又问,练情急,乃叩头曰:臣不敢欺皇上,彼时若有一股精兵,前往协济,则事成矣。上颌之,立人退而屡述于人焉。

文中“立人”,即练廷璜(1798-1851),字笠人,也作立人,广东连平县人,道光四年(1824)进士,先后任宜兴、吴县、嘉定(1841-1842任嘉定代理知县)等知县。

文中所述事情背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事。1841年8月,英军北上,进攻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1842年6月16日,乍浦的英军全部出动,进攻吴淞。吴淞是海防重点,西炮台由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坐镇,东炮台由川沙参将崔吉瑞防守,宝山县城作为西炮台后方阵地,由新任两江总督牛鉴驻守,水面上,还有十多艘清军水师战船,清兵约五六千人。

6月16日晨6时,英军康华丽号等三艘军舰驶抵西炮台附近水域,遭到陈化成守备的西炮台的阻击,炮战持续4个小时,康华丽号被击中多次。上午十时许,英军暂时撤退调整,清军以为英军败退,便向牛鉴报捷,牛鉴欲贪功,前往炮台督阵,被英军发现,英军炮击总督仪仗,牛鉴受惊从官轿中逃出,脱掉朝服,当天就经宝山、嘉定抵太仓。牛鉴逃跑的消息传开,东炮台守军都纷自逃亡,西炮台孤立无援,被英军四面包围,西炮台也出现兵士逃跑的现象,陈化成一边指挥炮战,一面阻止逃兵。最后,陈化成中弹,血染战袍,不幸殉难。

嘉定知县练廷璜一方面将牛鉴的败兵安置于城外,不让其入城骚扰百姓。另一方面,重金招募敢死队,前往吴淞抢回陈化成遗体。陈化成殉难后,其遗体被人藏在芦苇中,运到嘉定后,练廷璜为陈化成整理遗容,聘请著名画家程庭鹭绘制了一张陈化成的遗像,在全县公祭。

文中,详细确切记载了陈化成中炮牺牲的情形,其忠勇,可补史传所未及。文中枢相相顾之言,正是当时朝廷主和派的见解。道光皇帝询问之语,也可以想见其非庸主,“我们之炮安能打坏夷船”的疑问,也表明,在战败后,道光皇帝对于清、英双方力量之估计有所改变,此后,清廷政策乃改主战为主抚。此前,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态度坚决,对林则徐有“朕不惧汝孟浪,但恐汝畏葸”的信任和支持。七月,《南京条约》签订。

《软尘私议》抄本由林则徐长孙林源焴旧藏,据称自故纸堆中检得。册子卷面署“软尘私议”四字,下注“子方”、“芋邨”、“蔼山”、“仙圃”述软尘之意。软尘,典出“十丈软红尘”。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注云:“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这里则泛指京华,而私议,则表明所记为所见所闻之记录,以别于邸报官书。“子方”等四人无考,应该是林则徐的挚友,当是时居京师,接近贵要。他们或致书于林则徐,或出于口谈,而笔录成册的。其所记述,多为鸦片战争中的珍贵史料。观其文字,则估计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

此次道光皇帝召见练廷璜后,练廷璜即官升松江知府。书载,他“书宗颜柳,为时所重”,是当时有名的文章大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