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民生工作 聚焦社会发展
民生是国之根本,只有民生得以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现代国家执政党最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八大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中共嘉定区委和嘉定区人民政府把大力促进民生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在推进产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导向,推动转型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持续加大投入,切实促进就业,强化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宜居宜业、群众满意的民生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本专版从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回顾近年来嘉定开展的一些重点民生工作,以便市民了解。
住房保障:确保百姓住有所居
近几年来,嘉定通过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经适房)、动迁安置房等建设,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让百姓住有所居。
2009年以来,嘉定先后启动江桥、云翔、城北、黄渡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建设项目。目前,累计开工290.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项目。
同时,全面开展区属共有产权保障房(经适房)申请供应工作。首批房源从嘉定新城“惠民家园”以及云翔、江桥大型居住社区部分保障性房源中配售,第一批申请对象于2012年9月组织开展选房活动,截至2012年底,共有306户家庭完成签约手续。除经适房外,嘉定廉租住房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嘉定共有656户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累计发放租金补贴500万元。
嘉定还不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的筹集工作。2012年以来,已在惠民家园、孙家窑、龙湖郦城项目中收购转化约4.1万平方米,今年基本完成全装修,目前对外公开租赁约2.3万平方米。此外已建成单位租赁房7.15万平方米,新开工单位租赁房7.5万平方米。
劳动就业: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2012年,嘉定继续加大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力度,不断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开展多项活动带动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稳定就业。2012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3272个。
嘉定通过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解决市民就业难的问题。2012年,全区成功扶持创业652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108.7%,带动就业4885人;受理开业贷款担保54家;受理创业前贷款5家;受理开业贷款贴息11家,补贴金额16.94万元;受理初创期创业组织房租补贴193笔,补贴金额193.61万元;受理区级扶持创业专项政策补贴321家,补贴金额121.7万元。同时,积极开发区内创业见习基地,实施创业见习补贴政策,2012年新建立了上海嘉定大润发商贸有限公司、上海杰宝大王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作为创业实训基地。嘉定通过政策扶持、重点援助、强化推介等措施,完善就业援助和托底机制。2012年,全区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52人、“零就业家庭”成员11人,实现100%安置。继续开展从外省市有序输入技能型劳动力和促进校企合作交流,年内共有18家企业与10所职业技术院校签订协议63份,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多赢,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医疗卫生: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2012年,嘉定推出了家庭医生制服务、贫困妇女免费妇科病筛查、舒缓疗护病房建设、预约诊疗和一站式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腹膜透析试点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卫生系统开展实施各类卫生惠民利民项目达22项,其中2012年政府投入专项经费7384.02万元,有68.4万人次享受到了公共卫生免费服务,受益人群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农村居民、外来人员以及患病贫困人群等脆弱群体。2012年嘉定人均期望寿命82.7岁,婴儿死亡率2.31/千人口,孕产妇死亡率0,均优于全市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2012年3月和6月,嘉定先后在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安亭医院试点医疗救助实时结算。救助对象在就医结算时,按本人所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先行结算医疗费用,结算后属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个人自负部分,按60%的比例给予实时医疗救助,个人承担40%。在救助比例提高的同时,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住院病种取消限制,低保家庭门急诊费用也可纳入救助范围。至2012年12月底,安亭镇共有755人次享受实时医疗救助2.9万元。此项工作列入2013年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在全区所有一、二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实施。
环境保护:让生态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空气、土壤等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嘉定以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持续完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垃圾综合处置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天、地、水一体化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及时公布区域各类环境质量状况,有效提升环境预判能力。积极探索新型环境管理模式,建立水上执法力量,尝试水陆结合执法方式,着力增强环境监管能力。
2012年,嘉定共调整劣势企业209家,启动调整危化企业14户,铅蓄行业整体退出嘉定,水源地禽畜养殖场全部实施关闭整治。全区现有5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以及覆盖全区、部门配合、属地联动的环境应急处置系统,能有效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2012年,嘉定全区环保投入达31.642亿元,同比增长3.21%,占GDP3.26%。全区环境质量相对稳定,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达93.7%,同比上升0.3%,区控断面综合水质指数监测结果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社会保障:硬件软件两手共抓
嘉定每年都将新增养老床位和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作为政府实事工程。2012年,全区新增养老床位260张,总建筑面积7185㎡。至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1家,养老床位5540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9张,高出市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2012年12月,嘉定启动建设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将建设养老床位498张,重点收住失智、失能、失独老人,集医、护、养为一体,同时将作为本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实习培训示范基地。在全市首家运用社会募集资金对143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进行运作补贴,2012年共补贴108.96万元,不断满足老年人学习、活动的需求。
全区12个镇、街道社区助老服务社为近1.1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中2130余名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补贴718万元。今年,新增1家老年人助餐点,全区总量达到18家。政府投入助餐运营补贴57.86万元,受益老人达965人。同时,还对15家老人日托中心运营补贴32.45万元,540名老人受益。
社会管理:全面完善社区服务
2012年,嘉定着力深化社区民主自治、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目前,全区共有151个社区居委会(含19个筹建)。召开居民会议870次,对《居民会议制度》、《居民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制度》、《居民公约》的内容进行修订,拓展居民的参政议政渠道。规范社区“三会”(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制度,召开“三会”842次,协商解决了小区改造、小区治安、房屋维修、物业服务等小区矛盾3009个。
全区18个社区居委会探索试点开放式服务办公办事大厅的改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实在在享受到便捷的社区服务。全区12个镇、街道共出资322.1万元购买社区综合保险,总投保额达61.95亿元,保险受益覆盖全区86.33万居民。
积极推进嘉定新城社区建设,嘉定新城核心区建立8个居委会筹建组,管辖户数为12610户,已入住3757户,入住率达到25.6%。
教育文化:快速发展人人可享
2012年,嘉定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一方面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完成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德富路学校、星城小学、红石路幼儿园、朱桥学校、金鹤幼儿园等7所学校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20所学校体育设施配套灯光工程,市民夜间健身场所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在新起点上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一体化发展。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正式开学,10所市区优质学校与嘉定新开办学校结对工作有序推进。投入734万元为民办农民工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围绕小学“快乐活动日”和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监控,开展课程统整和课堂转型研究。
2012年,通过创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嘉定文化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嘉定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院等区级公共文化场所、12个街镇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38个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75家百姓书社、近200个基层文化延伸服务点免费对公众开放,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馆及韩天衡美术馆即将投入使用,保利大剧院正在建设中,一张覆盖全区域463平方公里、156万常住人口,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公共安全:提高群众满意程度
近年来,嘉定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维护地区社会平稳有序、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2012年,着力构建治安防控“六张网”, 不断深化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机制,扎实推进学校安全防范等12项平安实事项目。2012年,共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2693人,破获刑事案件4134件,整治治安复杂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53个;先后协调落实2000余万专项经费,对300多个老式居民小区进行技防设施改造升级;在247个居民小区增建监控探头378个、电子围栏1.1万米;累计投入近700万元对30所公办学校、14所农民工子弟小学、11所三级民办幼儿园进行技防设施改扩建。年内,继续保持地区社会平稳可控,没有发生影响全局的重特大案事件,全区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名列全市第五名。
2012年,嘉定食品安全工作从基础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年内全区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辖区人口十万分之六以内。全区27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了“一站三员”网络并挂牌,即食品安全监管站、信息员、协管员和宣传员,按照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先期处置工作。在年内开展了地沟油、蔬菜准出准入、废弃猪肉和病死猪、违法添加等十二项专项整治。在江桥新设立了2个农产品交易疏导点、在菊园设立了1个小吃店疏导点、在全区新增49辆迎园早餐车。在自办酒管理工作上,对符合要求的98家自办酒会所进行备案授牌,开展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保险”试点工作,46家会所已参保。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