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5:深度
2018年02月13日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揭牌,安亭·环同济创智城步入实质建设阶段

“硅谷模式”能否在嘉定再现?

阅读量:2491    本文字数:3086

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与硅谷共生共荣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而在嘉定,同济大学这些年来虽然向嘉定汽车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但较“斯坦福效应”仍有不小差距。随着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建设实质启动,“硅谷模式”有望在嘉定再现。

 

2月6日,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距离不到一公里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建设步入了实质阶段。

记者 陆晓峰 文/摄

①《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于去年4月发布。

②同济大学与安亭签署了《推进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③上海首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将分2期开发建设。

 

上海首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揭牌

2月6日下午,距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不到千米的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燃动力)格外热闹,全市首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揭牌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上燃动力携手国内外知名氢能行业企业打造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不仅吹响了上燃动力这家老牌燃料电池车企的转型号角,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建设步入了实质阶段。

上燃动力来头不小。2001年,针对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提出的实现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产品化和产业化目标,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同济企业管理中心、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十一所等共同出资,成立上燃动力,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出任第一任总经理。不久之后,中国首辆燃料电池乘用车——“超越一号”问世。

揭开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序幕的上燃动力不负众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燃动力负责24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系统的集成匹配和运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燃动力负责3辆燃料电池大巴、7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10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的动力系统集成;上燃动力还曾连续4次参加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挑战赛——必比登国际新能源汽车挑战赛,与奔驰、奥迪等知名车企同台竞技,综合成绩次次挤进前三。

燃料电池技术在大功率、长距离场景应用优势显著,被认为是全面替代传统动力技术平台的终极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潜力巨大。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与国外有不小差距。2013年2月,ix35FCV现代汽车正式下线,成为世界首辆量产版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和本田紧随其后,相继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自然不甘落于下风。《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出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国家层面规划,提出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年产销预期达到10万辆。去年9月,《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到2025年突破1000亿元。

据上燃动力董事长王亚波介绍,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将分2期开发,一期占地27亩,将建成办公、实验室、公共试制区、动力系统集成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平台;二期占地18亩,将建设加氢站、公共测试平台及维保中心。到2025年,园区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氢能产业配套企业等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回终于玩真的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理事长贡俊认为,燃料电池技术瓶颈已经突破,下一步就是要尽快实现产业化,“上燃动力的研发水平加之同济大学的人才队伍,以及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日趋成熟,使得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的未来可期。”

创新是应有之义  

“硅谷模式”因其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追随者一拨接着一拨。中国深圳、印度班加罗尔,因其类似于硅谷的发展模式,被称为当地的“硅谷”。

在嘉定的汽车、战略性新兴、互联网等行业内,都有同济大学毕业生的身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启用10多年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与当地的互动不算频繁。以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为契机,安亭与同济大学签署《推进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对于这次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表示,安亭·环同济创智城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工业4.0)、现代汽车服务及新兴文信四大产业,与同济大学在嘉定的学科布局高度契合,同济大学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全力助推园区发展。

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功能定位是打造“两‘示范’,两‘高地’和一‘首选’”,即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产学研合作综合示范区,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智慧低碳示范城,长三角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富集、创新政策先行的区域创新高地,上海汽车产业及智能制造生态产业圈公共服务高地以及创新创业首选地。

迄今,安亭已与同济大学签署10项合作内容,包括共建人才培育基地、产业人才就业基地、同济大学创业谷、公共研发平台等。

从园区的定位以及校地之间的互动来看,安亭·环同济创智城似乎已有点硅谷的影子。

安亭和同济大学合作撰写的《安亭·环同济创智城战略研究中期汇报》指出,安亭迫切需要一个战略新引擎——创新。创新,正是“硅谷模式”令人心向往之的关键所在,也是打造安亭·环同济创智城的应有之义。

“硅谷模式”并非不可复制。比如上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的纽约,依托“政府+大学+企业”的模式破局,2008年至今新产生1000多家初创科技企业;再比如,在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生物医药园等园区与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协同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安亭与同济大学之间完全有可能擦出“火花”。同济大学在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积累了大批技术资源和技术人才,而安亭在这些领域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双方手中都握有人无我有的“好牌”。比如,安亭拥有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建成了国内首家“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

根据规划,安亭·环同济创智城不但要打造产业高地,还将考虑居住、交通、商业服务、公共配套、绿化生态等诸多方面,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

打造市郊第一的创新创业集聚带

作为嘉定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重要一环,全市首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的揭牌,给安亭·环同济创智城打响了“头炮”。

早在去年4月举办的首届安亭国际未来产业高峰论坛上,《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对外公布,提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工业4.0)、现代汽车服务及新兴文信四大产业,重点规划5000亩产业用地助推产业精准转型,打造汽车智能化产业园、智能制造(工业4.0)服务产业园、新兴文信产业园等6个产业园区。

当天进行了一系列重磅签约。安亭与同济大学签署《推进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共建人才培育基地、校友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等,打造人才共育、产业共生、平台共建的合作模式;安亭·环同济创智城与同济校友基金等10家基金及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金管理规模逾百亿元;德国光伏亿家、瑞士资本集团等55个重大项目及平台签订入驻协议,预计3年内累计产出150亿元。

根据规划,到2020年,投入亿元引才的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将被打造成市郊第一的创新创业集聚带,预计实现年总产出300—500亿元,新增空间面积30—50万平方米,新增企业200家左右,其中大学生及校友创业企业20家以上。

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启动以来动作频频。为争取更多政策扶持,2.18平方公里的环同济核心区已成功申报为张江嘉定分园安亭子园。眼下安亭正在根据已定项目确定需要收购、回购的土地及厂房。

招商引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批从事智能交通、新能源、传感器、语音识别的科技类企业陆续在安亭·环同济创智城注册。以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已在园区设立中国区研发中心及销售中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

除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安亭·环同济创智城内的其它产业园定位同样明晰。安亭镇镇长董爱华介绍,面积达600亩的新兴文信产业园,正由笔克公司进行产业规划,计划引进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主要聚焦纯电动汽车领域;汽车智能化产业园瞄准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