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9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闻聚焦
2009年08月24日

嘉定长高了变壮了

阅读量:2391 本文字数:3368


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地标性建筑汽车城大厦



1979年3月拍摄的叶池大楼


记者 谢作灿/文 特约记者 陈启宇 记者 谢作灿/摄

1979年8月3日,《文汇报》头版刊登了一条图片新闻:嘉定县城一角。图片介绍了刚建成的嘉定叶池大楼,楼高35.8米,共10层,是当时沪郊第一幢高层居民住宅。照片刊出后,叶池大楼广受关注,“十层楼”的叫法也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此后,市民居住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嘉定境内遍地开花,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逐年改善。2008年,嘉定农民人均居住面积67.4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3平方米,均比1949年提高了2倍以上。更为重要的是,60年前的档案里,披屋草棚、瓦平房还十分常见。如今呢,高层商品房、联体别墅、花园洋房、景观房成为新的通俗用语。与此同时,嘉定的高楼纷纷涌现,“十层楼”的高度不断被“刷新”。

“十层楼”的来历

编者按

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出一组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嘉定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系列报道。报道将通过追寻嘉定境内的历史痕迹,邀请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讲述关于这些历史痕迹的前世今生,与读者共同感受历史的脉搏。

上世纪七十年代,嘉定城区数城中路最繁华,东西南北4条大街将城区范围延伸开来。那时的城中路清河路东北角,还是一片空地,零星地覆盖着一些绿化和树木。

谁也未曾想到,这里竟会成为日后嘉定的一个地标。

“1976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看到这里在开工造房子,听人说是一幢十层高的大楼。当时我就在想,这房子造起来了会有人住吗?”在叶池大楼已经居住了30年的郑尧回忆说。因为那时候,市民居住主要以平房为主,二层小楼尚不多见,更不要说十层的高楼了。

如今,在“十层楼”前面的清河路口绿化带上,还矗立着一块1.85米高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叶池”二字。据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围攻嘉定,明朝通政司左通政侯峒曾偕黄淳耀等率领嘉定人民奋起抵抗,城破,侯氏父子投自家宅后池塘叶池殉节。从此,叶池在嘉定老百姓心中成为了一个地理坐标。这就是“叶池大楼”、“叶池居委”名称的来历,也是对侯黄忠烈的一种铭记。

叶池大楼的“身世”,《嘉定之最》一书这样记载:1978年,叶池大楼竣工。楼地面十层,地下一层,净高35.8米,乃市郊首幢高层商住楼。大楼占地0.13公顷,建筑面积4407平方米,住房72套,底层为商业用房。

1979年3月,转业到上海科学仪器厂的郑尧一家喜迁叶池大楼内的新居。“其实,那时候搬进叶池大楼的多数都是有‘实力’的人,比如离退休干部、政府或企业在职干部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叶池大楼就是当时最好的住宅楼。”郑尧告诉记者。

沪郊之最见报端

去年12月26日,上海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嘉定区文联副主席陈启宇作客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夜线约见”栏目,与主持人畅谈嘉定改革开放30年发生的变化。话题的源头就是叶池大楼。

“当时看到《文汇报》上有一个《祖国建设新貌》栏目,就在报眼旁边,专门通过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各区县发生的变化。我关注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嘉定有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陈启宇在访谈时回忆说。

有了这个心思后,陈启宇带着相机满城跑。那时的嘉定城区,无论走在哪个角落,抬头都能看见叶池大楼,这一下子给了陈启宇灵感。随后几天,陈启宇围着叶池大楼拍了好几天,才“诞生”了1979年8月3日《文汇报》上的那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的处女作,《文汇报》能登出来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也让我找到了音乐以外的第二条路。”陈启宇想起当时的情形仍然有些激动,“我投稿后大概三四天,报社就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照片被选中了。因为当时这幢楼是郊区最高的住宅大楼。”

“韶华”老去换新颜

叶池大楼是当时嘉定第一幢电梯公寓,小孩子特别喜欢到“十层楼”来走亲戚。那时候,叶池大楼安排专人管理电梯,开门、关门、选择楼层按钮,都由管理人员来操作。尽管受限制,小孩子还是喜欢这种“上上下下”的感觉。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1988年,叶池大楼对面建起了3幢并排的清河大楼,高度均超出了“十层楼”。同在嘉丰棉纺厂工作的张家宙夫妻第一批入住,一直居住至今。“搬到这里后,就再也不用仰着头看叶池大楼了。”张家宙平静地说。

“以前在唐行都能看见这3幢高楼,后来慢慢就看不到了。”摄影爱好者张剑华说。因为桃园公寓、嘉定商厦、塔城路金融楼群先后落成,嘉定的高度不断被“刷新”。

“现在的叶池大楼,老住户不到一半,大部分居民为老人,还有一部分外来租房者。”担任楼组长的郑尧介绍说。叶池大楼曾经拥有的“最好住宅区”光环已然散去,除了部分感情难舍的老住户,大多数有条件者都在他处购置了新的房产。

去年,嘉定镇街道出资60%、业主出资40%,对叶池大楼外墙面重新粉刷,同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渗漏问题。一座黄橙相间的“十层楼”,焕然一新屹立在清河路步行街西头。

新地标闪耀车城

“进入安亭地界,无论你在嘉松北路、宝安公路等地面道路,还是在A30、沪宁高速等高速路上,看到的最高楼,就是我办公的地方——汽车城大厦。”每次介绍工作的地方,上海国际汽车城新安亭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成锡钧都会这样自豪地说。

2001年,成锡钧作为股东代表来到“新安亭”工作。当时的汽车城大厦周围还是一片农田,杂草荒芜。2004年,“新安亭”决定建一幢地标性建筑,为汽车城树立一个“坐标”和建设标杆。

“当时我们弄了一个百万元设计竞赛,有6家中外设计公司参赛,最终我们选择了上海建筑设计院。因为要求既要突出国际汽车城的概念,又要体现汽车的速度、质感等特征,上海建筑设计院先后做了19个设计方案。”成锡钧透露说。

2004年,汽车城大厦开始动工,2006年建成。98米高的大厦高耸挺拔,更像一辆“立”起来的汽车,一下子就将汽车、动感、向上的活力等元素表达出来了。

汽车城大厦的崛起,成为鸟瞰汽车城的首选地。陈启宇已记不清登了多少次汽车城大厦,只知道照片里汽车城大厦周围的建筑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风景越来越美……

嘉定一直在“长高”

1978年“十层楼”的建成,改写了嘉定乃至整个市郊的高度,35.8米成为嘉定市民日日仰望的高度。嘉定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毛丹回忆起小时候,每次学校举行登高比赛,地点都会选择“十层楼”。

随后,高层建筑在嘉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嘉定高度一次次被刷新。

1984年,城中路、清河路西北侧建造的3幢清河大楼,嘉定高度“升级”到57米;

1992年,2幢桃园公寓的拔地而起,将嘉定高度刷新至93米;

1994年,嘉定商厦的落成,108米的高度再次成为市郊最高;

1999年,131米的嘉定通信枢纽大楼封顶,是目前为止嘉定城区的最高度。

期间,嘉丰大厦、嘉定海关大楼、供电大楼、农行大楼、建行大楼、中行大楼、嘉定区政府综合办公大楼、泰辰商务楼……纷纷涌现,嘉定城区开始高楼林立。而在建设中的嘉定新城,随着保利家园、盘古天地、风荷丽景、嘉宝·紫提湾、新城大厦等高楼的规划和陆续开建,嘉定将进一步“长高”“变壮”。

1994年,高层建筑开始向乡村集镇延伸,当年开建的希望大厦,高42米,为嘉定乡村集镇建造的第一幢高层住宅。此后,50米的众仁花苑、52.2米的江桥大酒店、59.4米的黄渡绿苑,还有南翔的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大楼、永乐久友商务大厦,马陆寰鑫富贵大酒店,真新街道的国际商城、国际鞋城,安亭的唐朝大酒店、汽车城大厦等,不断拓展嘉定乡镇的空间高度。而今,100米高的嘉正大厦将挑战汽车城大厦的汽车城第一高度。

相关链接

嘉定住宅建设概览

截止2008年底,嘉定居住房屋实有建筑面积达到2016万平方米,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总数达到340多个,涵盖农民新村、多层商品房、高层公寓房、别墅等住宅形态。

1958年,南翔镇红光农民新村开启嘉定农民新村建设的篇章。此后,徐行泾角农民新村、江桥华庄农民新村、南翔永丰农民新村,安亭渔民新村先后建成。如今,农民集中居住区规模更大,海伦小区、外冈新苑、华亭佳苑、菊园新区泰宸雅苑、马陆樊家村农民别墅等,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城镇住宅小区则要追溯到1947年的嘉丰一村。当时,嘉丰纺织染整厂(后来的嘉丰棉纺织厂)在城区侯黄桥南建造砖木结构平房职工住宅5幢。随后,住宅建设风生水起,梅园、桃园、李园、迎园、菊园、南苑、丰庄、真新等住宅区先后建成。如今,居民住宅的建造质量越来越高,安亭新镇、南翔金地格林世界、江桥金鹤新城、菊园新区保利五月花先后成为房产市场的宠儿。

嘉定的商品性别墅住宅小区建设起始于1991年,外冈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外冈镇北侧建造银花别墅冬蕴坊住宅34幢。1992年建造的嘉华山庄,是嘉定首次引进的房地产合资项目,被誉为镶嵌在古城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之后,南翔东海别墅、金地格林春晓、江桥嘉城桃花岛、安亭莱茵郡、爱丽舍花园、嘉怡别墅等纷纷呈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