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4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8:汇龙潭
2018年04月17日

书生报国,九死无悔

阅读量:2744    本文字数:1546

陶继明

我一口气读完了宋华丽女士《第一等人:明末清初的嘉定侯氏家族》的书稿,掩卷,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侯峒曾、黄淳耀——人们尊称为“侯黄先生”,是嘉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两人亦师亦友,关系密切。我长期从事地方史的研究,曾编辑整理过《嘉定抗清史料汇编》一书,最近又在整理点校黄淳耀的《陶庵全集》,侯氏家族中的许多人物对我而言,并不生疏,甚至十分熟识。

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更是忠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从侯尧封开始科举登第,他在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官至福建参政,不仅是一位廉吏,也是一位良吏,在位政绩颇多,受到百姓爱戴,从政之余,不忘著述;其孙侯震旸为万历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为官清正耿直,敢于抨击宦官头子魏忠贤,被罢官还乡,他在当官之余,也不忘著述;其玄孙侯峒曾,天启进士,官至顺天府丞,为官正直干练,关心民生,爱国爱乡,成为嘉定的抗清领袖,他也有较高的文学天赋,勤于著述。至明末,侯氏家族转型为文化世家,整个家族浸润于浓淳的文化氛围中,“江南三凤”(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上谷六龙”(侯玄演、侯玄洁、侯玄瀞、侯玄汸、侯玄洵、侯玄涵),就是侯氏的女眷,也出了不少能诗擅文者,如侯怀凤、侯俪南、孙俨箫、夏淑吉、章有渭、宁若生、盛蕴贞、姚妫俞等,英才迭出,代不乏人,美名远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明亡清兴、“嘉定三屠”的历史巨变,这个正在走向辉煌的家族将成为著名的江南大族。

这是一个悲凄的年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侯峒曾想当一个好官,侯岐曾想做一个好文人,如在太平盛世,这并不是奢望,然而他们却身处那个天崩地解的时期,个体是显得何等渺小而无助,命运和前途由不得自己去选择。明亡后,侯峒曾和黄淳耀作为对天下大势十分了解的智者,都不是天然的抵抗者,南明弘光小朝廷建立后,曾任命他们为官,但他们都未接受。当弘光小朝廷陷落,清廷任命的嘉定知县到任后,侯峒曾以一名“避辱”的前朝遗民自居;黄淳耀则“终身称前进士”。然而,当嘉定民众在清廷野蛮的剃发易服令下达后,自发起来反抗,十万乡兵上城,气壮山河的抗清斗争像火山一样爆发,当嘉定民众公推他们为“嘉定恢剿义师”的领袖时,他们并没有任何迟疑和后退,勇敢地担当起这个没有任何胜算的使命。侯峒曾不仅自己参加守城,还让自己的儿子侯玄演、侯玄洁一起参加守城,最终三人都惨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黄淳耀与弟弟黄渊耀也双双悬梁殉节。“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宁可玉碎,不求瓦全。侯峒曾、黄淳耀身上反映出士人的凛凛正气,是十分可贵的。自然,侯氏家族在“嘉定三屠”中破家。然而,悲剧还在继续,抗清志士、诗人陈子龙请求到已经家破人亡的侯氏家中避难时,侯岐曾不畏杀头之险,毅然藏匿了陈子龙,事泄后,再遭破家,侯岐曾惨遭杀害,在这场历史大悲剧中,嘉定侯氏一族惊风雨,泣鬼神,虽九死犹无悔。

此书的书名“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与侯氏家族关系密切的抗清志士黄淳耀也有类似的观念,他在中了进士后,写给兄弟黄渊耀信中立志要做“数千年一人”的理想。侯黄走到一起,正是他们书生报国的理念所致。近四百年来,侯黄先生的精神感召和激励着后人,成为嘉定的楷模。全书尽管写了侯氏家族的兴衰,涉及侯氏家族中许多人物的荣辱兴衰,但落笔以侯峒曾、侯岐曾兄弟为轴心,主从分明,不枝不蔓;此书的语言和文风,有着欧化的烙印,明显受到汉学家史景迁的影响,将严谨与通俗相结合,辅以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注重于文学性、故事性,注意打捞历史深处那些令人忽视的细节,作品巧妙地模糊了历史与文学的边界,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使严肃而沉重的题材鲜活起来,读之觉得生动、细腻,有很强的可读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