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5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汇龙潭
2005年05月24日

我的老朋友葛一虹

阅读量:804 本文字数:1367

■于光远

我的老朋友、小同乡葛一虹同志走了!

葛一虹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在戏剧史的领域中,他是深入、精湛研究的专家学者。1940年,他翻译了栩栩如生描写列宁的话剧《带枪的人》,并于1941年在晋察冀演出。皖南事变后,他到香港避难,期间,又翻译了《生命的呼唤》。他从事著述,发表了许多论文、剧评等。同时,又编辑若干种文学戏剧刊物,有的刊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葛一虹前前后后组织或者参加了许多戏剧社和戏剧界的团体,他还积极地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左翼剧联”和上海剧作家协会的工作。他在中国艺术界(特别是戏剧界),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同志,他是文化艺术领域尽人皆知的人物。总之,葛一虹在建国之前10多年的工作,为开拓新中国的戏剧事业做了许多奠定基础的工作。

建国后,他的处境就不是一帆风顺了。“四人帮”被粉碎后,葛一虹才恢复工作,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兼外国文艺研究所所长。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他和我之间的事情。人们知道葛一虹是戏剧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不知道他是在上海大同大学学理科的,不知道他是我的同年级的同学,更不知道我们还是同乡。1933年的某一天,在我们学校附近,发生我同警察打架时,是葛一虹动员许许多多同学出来包围警察所,把事情闹得不小。《时报》套红头条用了“学警冲突”做标题。当时我只是热血青年,不能受一点屈辱。葛一虹在政治上就比我成熟多了。这件事记载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于光远》这本书里。也是在这本书里,有一篇小标题是“险一点成了《放下你的鞭子》中的第四个演员”,这件事也同葛一虹有关。

葛一虹是上海嘉定人,1932年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之后,与同乡同学一起组织了“嘉定文化促进会”,写过剧本,编印过4期《嘉定青年》。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战火波及嘉定,县城一度被日本侵略军侵占。葛一虹决心以戏剧为武器,唤起家乡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他与瞿白音、田鲁组成了“暴风雨剧社”。经瞿白音的一位朋友介绍,葛一虹和田鲁与左翼“剧联”接上了关系。1933年春,嘉定沦陷一周年,3人决定搞一次纪念活动。他们通过“左翼剧联”的章泯,邀请活跃于上海话剧舞台的骆驼演剧队到嘉定与暴风雨剧社联合演出。这年4月的5日、6日两天,由陈鲤庭带领骆驼演剧队的成员左明、徐韬、王为一、高原、姜敬舆、朱铭仙等30余人到嘉定,与暴风雨剧社在嘉定孔庙搭台演出。骆驼演剧队演出了《帝国主义的狂舞》、《高尔夫速写》、《谁是朋友》、《梅雨》、《到前线去》、《放下你的鞭子》及《六·二三》等7个话剧,暴风雨剧社则演出了瞿白音、葛一虹、田鲁共同创作的话剧《转变》和《嘉定三·三》。《转变》是独幕话剧,内容描写一个青年为恋爱苦闷,后在火热的抗日救亡斗争中觉醒,奋起投身于抗日运动。该剧后来更名为《改弦易张》,曾在上海学生剧团中演出,还由他们3人掏钱出版了单行本剧本。《嘉定三·三》是揭露日军1932年3月3日侵占嘉定暴行的活报剧,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也激发了嘉定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

骆驼演剧队与暴风雨剧社联合演出成功,全部票房收入都捐给了东北义勇军。

1935年清明,葛一虹通过章泯邀请“剧联”组织剧团到嘉定县城举行演出,不久又第二次到嘉定演剧,赵丹、唐纳等都去了。

然而,前不久,葛一虹以92岁的高龄走了。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纪念我的老朋友——葛一虹同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