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动迁 村民气顺
(上接第1版)
村里将村民最关心的补偿、安置等政策编印成《动迁安置政策问答》小册子,发到每个动迁户手中,并将被拆迁人的基本情况、安置房源、被拆房屋的评估单位等全部公示,连帮困补助的标准也明明白白贴在墙上。同时,严禁动迁公司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手段强迫村民动迁;严禁利用社会恶势力或野蛮手段威胁居民搬迁;严禁动迁公司野蛮拆房。此后,还将安置房源及新居室的平面图、房型图、安置价和市场优惠价等全部向村民公开。由于一切在“阳光”下透明操作,村民们对动迁事宜早已了然于心,村民们也少了许多猜测和误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动迁户早签约、早订房,也加快了动迁进度。
解困:有情操作
村民说,干部们心里有杆秤,“秤砣”视困难家庭情况而有情移动。
在大规模的动迁中,黄渡镇、村的干部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放在首位,针对不同家庭的情况,在严格执行动迁法规的前提下,做到有情操作,全力为动迁村民排忧解难。
村民高某,多年患有尿毒症,70多岁的母亲中风瘫痪,女儿在读技校,全家仅靠妻子几百元月收入艰难度日,且高某为治病先后花去了20多万元,家中负债累累。此次动迁,政府补偿的拆迁费,高家根本无力购买商品房。对此,黄渡镇、村干部集体讨论决定:由村里拿出10万元,为其建造了4间过渡房,房内的水、电、煤费全免。高某热泪盈眶地说:“自从听到动迁的消息,我就一直担忧这今后的日子咋过,没想到政府这样地帮助我,让我如何报答是好?”
孟泾村还对一些无房户、住房特困户,统一规划建造多层住房,帮助他们解决暂时困难。部分离家不离地的动迁户,租借的过渡房面积小,产生无处放置农具的实际问题,村里就统一建造农用工具房,免费提供给动迁村民使用。
细致、周到的安置方法和公开透明的动迁操作,村民们纷纷踊跃签约,以至于原先准备的4个签约窗口难以应付,村支书江荣元又腾出自己的办公室作为临时签约窗口,每天签约户达数十家。
安置:就业先行
农民动迁离开土地,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签约工作的顺利完成,并没有给镇、村的干部们心里带来丝毫轻松,相反,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动迁后村民们的生活出路。
50多岁动迁村民李某与妻子无业在家,靠政府每月补贴的征地保障金维持生活。村干部得知后,几次三番为他推荐就业。最后,村支部书记江荣元凭借自己的社会关系,推荐李某在黄渡工业园区工作。世代靠种菜为生的吴关明,失地后,多次到企业找工作无果,一直苦恼。最后,经村干部举荐,吴关明成了某企业职工,老吴开心地说:“没想到动迁后,我的‘身份’也变了。”
村里一部分动迁村民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制约,就业困难。镇、村干部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村办企业安置一批;与镇劳动部门沟通后帮助解决一批;鼓励村民自找岗位分流一批。多渠道齐头并进,到目前为止,村委会共为132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占动迁村民中富余劳动力的100%。 记者 童燕彬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