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现刚烈民风的碑坊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淞沪抗战和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后,嘉定及沪上的有识之士先后建造娄塘纪念坊、补阙亭、叶池碑、侯黄纪念碑和石童子碑等,以颂扬民族气节,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娄塘纪念坊 位于娄塘镇小东街(现属嘉定工业区)。1932年3月3日,日军占领娄塘,小东街70余户民居十毁其九。同年5月,日军撤退,居民陆续回归,苦无栖身之所。新加坡等地侨胞组织的筹赈祖国难民会捐巨款重建,居民始复得其所。是年秋,李馥荪、张公权、朱吟江、胡筠庄、黄炎培、朱恺俦等沪上知名人士发起筹款在该处建造娄塘纪念坊。牌坊为3孔,宽8.5米,钢筋混凝土立柱,石质额枋,沈恩孚题“娄塘纪念坊”楷书额,背面镌有杨卫玉识、潘昌豫书的短文,记述建造纪念坊的缘由。
补阙亭 又名缺角亭,位于南翔古猗园竹枝山顶。1932年由陈少芸等集资建造,以警世民众不忘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的国耻。亭子为砖木敞开式结构,东北无角,其余3角均塑拳状翘角,以示反抗日军侵略、收复失地的决心。
叶池碑 又名叶家池,位于嘉定城中清河路56号址,是南明左通政侯峒曾宅后的池塘。“嘉定三屠”时,侯峒曾不肯投降,偕其子元演、元洁投叶池自尽。1932年,池南侧建水泥柱门,门柱镌有时任县长许次玄撰写的对联:“赍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生完大节,忠臣孝子各千秋。”1936年,嘉定动员教育人员和学生捐建“叶池”碑。解放后,叶池被填平建造公房,碑亦毁。1961年,重又勒石于叶池旧址,魏文伯书“叶池”二字。
侯黄两先生纪念碑 位于汇龙潭公园内。该纪念碑1936年4月动工,6月竣工,11月6日辛亥革命嘉定县光复纪念日揭幕,由嘉定教育人员暨学生集资建立。碑阴为“明忠节侯黄(侯峒曾、黄淳耀)二先生纪念碑”行楷,碑上《侯黄二先生碑记》由邑人黄世祚撰,金坛吴契宁书。碑高8米,基座为正方钢筋混凝土结构。
石童子碑 1936年11月立于西门城墙,同时建立的还有石童子像。嘉定教育人员暨学生集资建立。碑记由邑人黄世祚撰,金坛吴契宁书。目前,碑已佚,碑文为:“石童子不知为谁氏子。名字亦不著。明嘉靖三十三年四月,倭寇扰苏松各县,邑城亦被兵。是月十六日,倭寇薄城,昼掠四乡,夜聚城下,火焰燎原,尸骸遍野。士民分堞自守,城几陷有屡矣。一夕,贼登陴,有童子见而大呼,守者起击贼,贼退,而童子头已断矣。夫童子无守土之责也。使其畏死而不呼,即城陷于寇,亦无人归咎于彼也。乃激于忠愤,不肯默然而遁,身虽不保,而城得全。以视夫手握兵符,身负重任而弃城先逃,不顾人民之遭毒戮者,其贤不肖奚啻霄壤哉?事既乎,邑人怀其德,琢石以状童子形而嵌诸城壁,遂称为石童子云。” (本文由区政协文史委提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