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米饭
徐佳倩
大凡50岁左右的人,在我们嘉定一带,每年五月份以后,大多吃过麦粞饭吧。
所谓麦粞饭,就是麦粞和大米煮合而成的米饭。组合成分也不等:有全是麦粞(没有一粒大米)的,我们这里的土话叫“纯缸麦饭”;有米麦参半的(麦粞和大米各占50%),当然有大米占七八成的;也有在锅子里留出一角,没有麦粞的,那是大人留下“白的”给孩子吃的。
所谓麦粞,即将元麦或大麦碾去外皮而磨成的碎片。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一般的农家口粮主要是大米已吃光了,急等着大元麦上场煮着吃。更 有贫苦的农家“揭不开锅”时,有“割青”(麦子还未成熟)“煮饭”的。当时盛行着一段顺口溜:麦粞饭,炒韭菜,叫我哪能吃得惯?
现在奶奶还能 津津有味地回忆起煮麦粞饭的情景。她说“只要你见到锅里的大米在‘穿跟斗’(很少的几粒大米煮熟了)时,你就把事前磨好的麦粞“融”下去,等到锅中起泡了 (即干稀合适了),用筷子戳几个洞,盖上锅盖,不消一刻钟就可以了。”但真要吃起来就没有奶奶煮饭时那么痛快了。
现在三四十岁的人中吃麦粞饭 的就不多了。那时他们都吃籼米。当时农村里实行三熟制(一熟麦,两熟稻)而夏秋两熟种的都是籼米,(为了产量高能吃饱肚皮),这种籼米饭饱得快,饿得也 快。那时居民使用粮票,于是居民们在粮店里籴米专买涨性好的籼米,吃起饭来浠浠涑涑的饭粒都掉在饭桌上。所以肚子撑得很大,就是不长肌肉,吃不上劲。
现在十三四岁的我们,恐怕都没有吃过麦粞饭,也没有吃过籼米钣,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我们吃的都是一级二级白粳米,有青浦产的,有无锡产的。这种 米糯性足,吃口好,吃起来甜津津的,营养也好,人都吃得白白胖胖的。不过,人就是这么怪,这些精白大米吃多了,有时也会感到“腻”,也不觉得好了,因此现 在有人提倡吃点粗粮了,我想让我们也来吃点麦粞饭又何尝不可呢?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