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尚嘉坪
安亭镇位于上海市西北郊,是以轿车工业和轿车生产配套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工业城,也是上海西部的中心城镇。
自先民的脚步叩响这片沉睡的土地时起,这里便同时响起了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生命乐章。
“清江一曲汉时亭”。安亭,“汉仍秦制,十里一亭”,以安名亭,以亭为镇,历史悠远,沿袭至今。
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安亭北面兴建了菩提寺,前去烧香拜佛者众多。随着菩提寺声望日隆,附近居民聚落出现,安亭才渐变成村。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将安亭镇列为嘉定县七镇之第三,万历年间,安亭镇已成为“南北可二里”的丰邑大镇,此后历有建制。明嘉靖年间著名散文家归 有光(1507—1571)会试落榜后,带领妻女居安亭岳父王致谦家,在“世美堂”讲学撰著达13年之久。其讲学期间,“四方来学者常数百人,海内称震川 先生。”有《震川先生集》传世,为“明朝一代大家”。清道光八年(1828年),为表彰他的业绩,道光皇帝御准江苏巡抚陶澍的奏请,设立“震川书院”。道 光十年(1830年)重修震川书院时的石碑至今仍在,昭示着其往昔的沧桑岁月。
安亭尚有明代遗址严泗桥和井亭桥。古时集市有二,“俗以北市为大安亭,南市为小安亭”,北市以严泗桥为中心,南市以井亭桥为中心。四乡之民“自早至日中涩沓相竞,声沸水面”,足见当时“物产之殷繁”。
悠久的历史使安亭具有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她更是一座年轻的城镇,正是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绘就了其在向现代化飞奔过程中的一幅又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早在50年代,安亭就成为了上海的工业卫星城,许多国家部委和市属大型企业先后迁建于此,为安亭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是硬道 理”这一精神思想的鼓舞下,以其良好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真诚的合作态度,吸引了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建厂,逐渐形成了以汽车工业为龙头,集汽车配 件、科学仪器、医疗器材、机械化工等产业于一体的工业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安亭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1998年10月,反复论证长达40多年的安亭镇总体规划终于通过了上海市审订。其规划范围到下世纪初为沪宁铁路以南、吴淞江以北约十四平方公里,建成区规模约十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八万人。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为新世纪安亭的发展绘制了更加宏伟的蓝图。
安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勤劳而智慧的安亭人民也正以其奔放洒脱的胸襟拥抱今天,迎接未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