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嘉定文物中寻觅江南踪迹
阅读量:7452 本文字数:4185
文/刘静娴 部分图文资料/上海博物馆、嘉定博物馆
文脉,是历史文化生生不息的深厚根基。教化,是滋养文脉源远流长的不绝泉源。作为广袤的江南文化土壤上的一颗明珠,在嘉定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文脉的印记,而嘉定出土的文物是城市深厚文化底蕴最好的佐证。
为向嘉定孔庙建成800年、嘉定博物馆建馆60周年献礼,由上海博物馆和嘉定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疁城遗踪——嘉定出土文物展”于日前在嘉定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各个时期嘉定地区出土文物标本104件(套),涵盖了动物化石、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锡器、瓷器、石器、木器、金银器、墓志等类型。这些历史遗存,是嘉定成长与发展的时光记忆之珠,通过它们,可以串起嘉定曾经的岁月年华。本报从这些展出的文物中精选五件独具江南色彩的文物,带领读者们一起找寻文物中的江南。
铜锣
宋代
直径49.5厘米
1981年嘉定塔城路、博乐路口出土
嘉定博物馆藏
这枚于1981年出土嘉定的铜锣,边沿镌刻有南宋“平江府簧厅庆元三年(1197)十月十五”的铭文。平江府,即苏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苏州升为平江府。
地方志记载,嘉定未建县前,地属昆山县,当时昆山县的上级政府,就是平江府。
南宋嘉定十年(1217)九月,平江府知府赵彦橚、提刑王棐联名向朝廷上疏《奏建嘉定县省札》,建议朝廷将昆山东南的地区分置县治,以方便行政管理,并“请以年纪名”,即以当时的年号“嘉定”作为嘉定的县名。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朝廷批准了赵彦橚、王棐的奏疏,决定划出昆山县东境的五个乡(临江、平乐、安亭、醋塘、春申)二十七个都,同意以年号“嘉定”命名为新县的名称,属两浙西路平江府管辖。从此,嘉定县诞生。嘉定十一年(1218)八月,朝廷下召改原五乡之名为依仁、循义、服礼、乐智、守信。据文献知,唐代时今嘉定境内有疁城乡,故嘉定又别称“疁城”。当时,全县共有三万户,地域广阔,北至娄江(今老浏河),南至吴淞江,西至昆山,东至大海,占地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公里。
元代元贞二年(1296),嘉定例升中州,属江浙行省平江路(元时改府为路)管辖。直至清雍正三年(1725),嘉定改属江苏省太仓直隶州。
此物与地方志都可证,嘉定在建县前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归属于苏州管辖。而苏州曾是江南中心城市,亦为引领社会风气之中心。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文化上,嘉定都长期沐浴在浓厚的江南文化氛围中。
龙泉窑青瓷人物故事碗
明代
高10厘米,口径17厘米
1958年宝山月浦黄孟瑄夫妇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该碗随黄孟瑄夫妇墓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乡贡进士薛英所写的《故处士黄孟瑄墓志铭》。墓志铭记载:“处士姓黄,讳孟瑄,世居苏之练邑东也”“后徙居月溪”。练邑为嘉定别称;月溪即月浦的别称,明代时为嘉定地域,今属宝山区。
从外形看,龙泉窑青瓷人物故事碗为青绿釉,敞口,圆唇,弧腹,圈足较高。瓷碗薄釉厚胎,光泽较强。该碗足底可见一圈火石红。发现时有大小几乎相同的两件,皆白布包裹置于棺内。整器采用暗刻花纹装饰技法,外壁口部装饰连续回纹,内壁画划人物故事图案,旁有题记,图案漫漶不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江苏宿迁发现的一座夫妻合葬墓中亦发现这样一对青瓷故事碗,其中一件不论是大小图案皆与此件瓷碗如出一辙,烧制的图案更为清晰,可辨五幅题记文字为“蔡伯喈”“真女”“牛丞相”“牛氏女”“弥寺”。经考证,该故事为元末明初高则诚编写的《蔡伯喈认像》,又名《琵琶记》。讲述了东汉文学家蔡邕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刻画了蔡邕全忠全孝的形象,这种题材在元末明初已开始流行起来,被大量刻画在龙泉窑青瓷上。这类故事碗为当时江南文人钟爱的藏品,也表达了当时嘉定人追求忠贞仁孝、夫妻相谐的美好追求和收藏品味。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1966年嘉定城东澄桥村宣家坟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1967年,嘉定县城东公社澄桥大队(今马陆戬浜地区澄桥村)的社员为发展生产队养猪事业,在平整宣家坟时发现了一系列珍贵文物。宣家坟,又称宣昶家族墓地,我国存世最早的词话说唱刊本《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12册便出自于此,它在中国文学、戏曲和版画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是现存我国诗赞系统说唱文学的最早刻本,使人们弄清了“词话”的全貌。其中《花关索传》是研究《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重要资料,书中的插图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曲小说的插图版画。
说唱词话是唱本、鼓词、弹词的祖先。它的形式主要是七字唱句,有说有唱,有时也有“攒十字”的小段,用一些抑扬顿挫、平仄有律的诗词来叙述一段故事。嘉定历来有说唱传统,出土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便是最好的明证。
又嘉定地处吴地之东,百里同风。随着明末清初苏州评弹的兴起,这个被学者称为江南地域文化符号的说唱艺术,随着江南密布的水网,从吴淞江流向嘉定的每一个市镇村落。清末,嘉定西门外就有了书场,之后城内书场“遍地开花”……嘉定城内的塔厅、绮红、西苑、民众、疁南,南翔的南苑、宾记、乐天、逸园;娄塘的会仙园、桃溪第一楼等,外冈的三元、日升,安亭的顺兴、凤仙楼等,方泰的协兴,黄渡的得意楼、大众等,朱家桥的冯和春、竹桥等书场相继开张,演唱苏州评弹和扬州评话。至1956年,全县仍有上林春、南苑、民乐等9家书场尚在。
苏州评弹的兴起,造就了江南人独特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茶馆品茶、听书已经成为当时嘉定人娱乐和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主要源头和场所。
金“五岳真形”压胜钱
明代
直径5.5厘米
2007年嘉定江桥镇李新斋家族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金“五岳真形”压胜钱由黄金压制为方孔圆钱形状。钱身一面方孔四周为凸起的四个符篆,另一面铸道家“五岳真形图”。
压胜钱由来已久,又称“厌胜钱”“压祟钱”等,通常以圆孔圆形和方孔圆形居多,其中一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语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它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样式的玩赏物。
压胜钱自汉唐以来即有铸造。以“胜”命名,是因古人笃信钱币可以通神役鬼。最早记载压胜钱及其得名由来的是北宋《宣和博古图》:“李孝美《图谱》有永安五男钱……孝美号之曰压胜钱。”最初压胜钱始于古人对神灵图腾的崇拜,随着社会趋于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地出现了以祈求长寿、祈求升官发财为主要内容的压胜钱,人们相信佩戴这些吉语铜钱有祈福延寿、驱邪降福的作用。
宋代由于道教的盛行,以弘扬道教、庇护生肖内容为主题的压胜钱空前发展。明清两代,是压胜钱铸造和流传的鼎盛时代,这一期间的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南北各地官钱局和民间都在铸造。
在南方以江南苏炉浙炉为代表的花钱成为主流,其制作精美,取材广泛,铜质精良深受百姓的喜爱。
该枚压胜钱出土于李新斋家族墓墓主腹部,“五岳真形”在道家中具有“消灾度厄”的特殊含义,不仅适用于信众日常修炼,也可安定逝者升天。这类图案的压胜钱较为罕见,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的民间信仰活动。
紫檀雕螭纹扁瓶
明代
高8.9厘米口径2.2×3.1厘米
1966年宝山顾村朱守城夫妇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紫檀雕螭纹扁瓶的扁瓶造型,参考了先秦时期青铜器中的觯,但更具洗练素雅的时代气息。长颈,垂腹,高圈足,截面作椭圆形。口沿外嵌银丝回纹,圈足外嵌山字纹,布局疏朗而匀整。瓶身铲地浅浮雕三条螭纹,围绕一茎灵芝上下嬉戏,螭虎造型既流畅又富有力度,猫一样的面部、飘逸的束发、矫健的身姿以及有力的肌肉表现,这些都是十分鲜明的明代螭纹特征。
这件扁瓶出土于明万历时期嘉定县文人朱守城的墓中,结合墓内出土的文物与地方史资料,可以确认朱守城为宋桂林宣抚使朱存仁之后。此外,由明著名书画家为其墓前建筑书额,可以推断出,朱守城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文人。
值得一提的是,与该扁瓶一同出土的,还有砚、笔筒、笔屏、印盒、镇纸、压尺、文具盒、圆盒等多件文房用具和竹木雕刻,推断该物极有可能是墓主人文房雅玩之物。
雅玩木雕在明代渐起高潮,从当时的文人笔记中可知,产地主要集中苏州地区,有“苏州样”之说。苏州及周围地区不但有很多专事制作雅玩木雕的作坊,更出现了集多种绝技于一身的名家高手。而书斋典藏的案头文玩,皆为各具独立功能和人文品格的艺术珍品,诠释着当时江南文人的清高、淡泊与优雅。明代时,嘉定仍属于苏州管辖,同属吴中文化区域,这件作品无疑展现了明代苏州地区雅玩雕刻的风貌,以及嘉定文人的雅趣。
2007年,江桥镇李新斋家族墓发掘现场。
铜锣
龙泉窑青瓷人物故事碗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金“五岳真形”压胜钱
紫檀雕螭纹扁瓶
相关链接
嘉定文物考古六十年大事记
1959年
清理嘉定镇西门外南宋咸淳三年(1267)吕处淑墓,出土随葬品15件(组)。
清理嘉定镇西门康乐饼干厂南宋周知柔家族墓,出土随葬品17件(组)。
清理外冈镇冈峰村战国楚墓1座,出土陶郢爰等随葬品共19件。
清理外冈镇南冈身汉墓1座,出土随葬器物共11件。
清理方泰镇黄墙村唐墓。出土砖刻《唐处士吴文昊妻施夫人墓志并序》1方,载“咸通十五年(874,卒)……窆于苏州昆山县疁城乡归义里”。
发现城东公社王楼村清代胡氏家族墓,出土文物45件。
1960年
清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今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明代唐时升家族墓,出土随葬品20余件。
清理南翔财神庙明墓,出土随葬品16件。
1961年
清理南翔古猗园西部信一化工厂明代陆思轩家族墓,出土随葬品42件。
1963年
清理安亭镇嘉泰砖瓦厂唐墓4座,出土随葬品4件(组)。
安亭镇嘉泰砖瓦厂出土西汉灰陶罐、南北朝黄釉陶釜、德清窑青瓷碗各1件。
清理外冈镇庙泾村汉墓1座,出土随葬品9件。
1967年
发现城东公社澄桥村明代西安府同知宣昶家族墓,出土《明成化说唱本》1套12册等随葬品。
1971年
清理嘉罗路菊园新村明代万历举人陈莘乐墓。
1974年
外冈出土春秋时期印纹陶罐。
外冈出土西汉陶壶、釉陶壶、陶盒等。
1978年
清理封浜乡杨湾村宋船1艘。
1979年
清理嘉定镇清河路北宋嘉祐七年(1062)赵铸夫妇墓,出土随葬品12件(组)。
1981年
外冈盐铁河陈周、冈峰交界处,出土须鲸鳍骨。
嘉定镇塔城路、博乐路口出土南宋“平江府簧厅庆元三年(1197)十月十五”铭文铜锣2个。
方泰出土战国时期双耳小方格纹硬陶罐。
1982年
外冈冈身出土鲸脊椎骨。
1983年
清理外冈徐秦七队清代郁氏夫妇墓,出土随葬品70余件。清理嘉定镇博乐路明墓1座。
1985年
清理安亭前进村双墩庙汉代水井1眼。
1980—1990年代
清理嘉定镇西门外明代礼部尚书徐学谟家族墓。
1994年
清理嘉定镇北大街明代陆醒心家族墓,出土随葬品18件。
1996年
法华塔纠偏、修葺工程,发现装藏供奉品的地宫和天宫,清理文物近百件(组)。
2007年
清理江桥明代登州府同知李新斋(汝节)家族墓,出土随葬品60余件。
2008年
考古发掘南翔寺梁朝水井2眼和宋代山门遗址。
2009年
考古发掘明代嘉定城北水关遗址。
2010年
考古发掘南翔寺宋代钟楼基址。
2016年
考古勘探外冈马鞍山周边地块,发现宋代堆积层和新石器时代陶片。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