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8:疁城故事
2019年09月24日

翥云峰传奇

阅读量:5564 本文字数:3925

陶继明

 

在汇龙潭公园怡安堂前,有一块高达丈余的巨石,它俊秀雄奇,玲珑剔透,瘦、皱、透、漏无一不备。巨石上,“翥云峰”三个笔力千钧的小篆,出自明末著名金石篆刻大师宋珏,此石堪称旧时嘉定园林中的假山之冠。

奇石主人前传

翥云峰是一块来历不凡的奇石,它记载了四百年人世间的风雨沧桑,文采风流,人事代谢。翥云峰产于西南边陲云南,原本不在汇龙潭内。其最初的主人是赵洪范。

赵洪范,字元锡,一字芝亭,嘉定人。赵洪范的史迹稀少,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付梓的《嘉定县志》中有简单的介绍,说明这个时候,他已逝世。这段介绍文字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赵洪范童时笃志好学,深自期许。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诸生(秀才),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初任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市)知县,有政绩,后任陕西道御史。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崇祯元年(1628),赵洪范奉诏巡按云南,正值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声企图背叛中央政府、发动叛乱之际,他敏锐地觉察到普名声的野心,当即写信给云南巡抚王伉,要他作好应变准备。崇祯四年(1631),普名声果然发动“沙普之乱”。因王伉准备不周,弥勒州被普名声攻下。后来王伉采纳赵洪范的反间计,普名声为部下所杀,一场叛乱终于平息。云南边陲也因此免遭一次更大的劫难。然而,作为有功之臣的赵洪范,却遭小人弹劾,被逮下狱。不久冤案昭雪,无罪释放。他已经看穿和厌倦官场,不想继续做官,就回到了故乡。

赵洪范的出身与家世,方志交待语焉不详,只能在文人学者的著作中探寻散片信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钱谦益曾写有《封陕西道御史赵府君墓志铭》一文,这是钱谦益为赵洪范父亲赵文学所写的墓志铭,此文留下了赵洪范家世的一些事。

其实,赵洪范家先祖姓王,赵文学“以贸易致赀,君生而丧其母,失乳哺,邻人赵氏怜而养以为子”“君少孤,零丁孤苦,弱冠赘于蔡氏。蔡有妇德,与其夫阅历荼苦,更衣并食,招里先生教其子以为士,于是君之子洪范举进士”。由此可知,父亲赵文学因从小丧母而被赵姓人家收养,又因家境困苦而入赘于蔡姓人家。后来,因妻家资助,才使赵文学成了一位读书人,然后又培养造就了赵洪范。钱谦益在墓志铭中说赵文学“不学而好读书,不富而好施予,俭而好客,朴而有辞”“既贵,徒步出入里巷,遇市井故旧,握手欵语”,这对赵洪范人格的养成,有很直接的影响。

翥云峰的由来

据清末程銛所编的《折漕汇编》记载,就在赵洪范回到故乡、身家未定的当口,嘉定一批乡绅士子正在为“折漕为银”的赋税改革之事积极活动。明代中叶,由于海岸线向外延伸,嘉定地势抬高,排水困难,海水常会倒灌。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此时的嘉定不宜种稻,而适宜植棉。当时,境内农田作物的分布是,10亩农田中,9亩为棉,1亩为稻,使嘉定产生了粮食作物稀少、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不仅城镇市民的粮食要依赖外县供应,就连农民自己的口粮也要依靠邻县产稻区供给。但当时的朝廷规定,必须以粮食为赋税,且不顾嘉定的实际情况,硬性规定粮食不能自足的嘉定也必须继续以大米为漕粮上缴,导致嘉定农民必须到邻县稻区去购买大米后交缴。这样不仅费时费钱,还会遭到中间商的层层盘剥,所购得的大米一般都是原价的一倍,掺水掺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上缴的大米因质量问题而常遭退还。嘉定农民不堪重负,纷纷逃往外乡,沦为流民。嘉定也因此出现农户锐减、田地荒芜的惨象。对此,嘉定有识之士提出了“折漕为银”的改革倡议,就是改变以粮食作为赋税的单一形式,将漕粮折合成银两再上交朝廷,改实物赋税为货币赋税。但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倡议,曾为御史的赵洪范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但为谋桑梓百年之利,他不惧重入牢门,义无反顾地参与撰写《乡绅公揭》,上书言事,后朝廷终于批准折漕。赵洪范逝世后,作为折漕的有功之士,百姓将他请进折漕保功祠中祭祀。

明亡后,赵洪范不愿迎合清王朝,隐居在乡。清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一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奏销案”。当时,由于江南缙绅还未完全忘怀明王朝,满汉矛盾虽经过碰撞、磨合,但未能真正消解。鼎革之际,大量江南士子不断发动各种形式的反抗清政府斗争,嘉定县曾是其中最著名的战场之一,爆发过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当时由于战争频繁,清政府军饷告急。顺治十三年(1656)起,广东、福建等地的军队缺粮问题已相当严重。清政府处心积虑地盘算,通过打击缙绅的特权,压服江南地主,以杀灭他们的威风;另一方面,清政府又企图以此来增加财政税收,以期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而当时的嘉定则是旋涡的中心。赵洪范又卷入了这个清初的重大事件中,因“原欠三分,应杖八十”,被捕入狱,后家属凑足所欠赋税,清政府鉴于他的声望,以“查系原欠,今俱已全完,相应遵新颁民例纳赎者也”(清·韩世琦《抚吴疏草》),让其逃过劫难。

明末清初,赵氏家族是嘉定显赫一时的大家族。赵洪范在东城(今秋霞圃)东邻构筑了精致的岁有堂,在孔庙南修葺了赵氏园,又在孔庙西南建了另一所别业。这些宅第园林虽占地不广,却小中见大,精巧美丽,风雅绝俗。“小筑成佳胜,凭临结构工”“柳翠轻烟袅,苔青细雨濛”,诗人张庆孙以这样的诗句歌咏之。

同北宋米芾一样,赵洪范也酷爱蓄奇石。在巡按云南时,他在这块清秀挺拔的巨石前流连往返,细看不已,意欲携归,王伉窥透了赵洪范的心思,于明崇祯二年(1629)发动民工,绕道越南,由海道将巨石运至嘉定。但因石头太大,为城门所阻,赵洪范生怕损坏石头,征集了许多被絮,厚厚包衬,才缓缓从东城运入。赵洪范为一石不惜劳民伤资,固不足取,然而,他的爱石之心,可见一斑。巨石丝毫无损地运入城内后,赵洪范欣喜万分,亲自把它安置在新居“岁有堂”前,并命名为“翥云峰”。“翥”是向上飞的意思。翥云峰,即意为插入云霄的高峰,题名也隐喻了赵洪范的凌云之志。

但清代程庭鹭的史料笔记《涂松遗献录》中曾有另一种记载:“岁有堂前有‘翥云峰’一座,侍御自云南携归,装载甚艰,石至东关,登陆重不能举,一时尽收合城之葱铺地,令滑,百人曳之,始得入宅。”程庭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人,距赵洪范所生活的年代有二百多年,这种传说虽颇为离奇,但可能系后人附会编造,似不靠谱。

赵洪范得到翥云峰后,著名文人、书画家宋珏正好流寓嘉定。宋珏,字比玉,号荔支子,福建莆田人,人称“书圣画禅”,其人品高洁,技艺超群,也自为当世士林所赏识,应是赵洪范的文朋诗友。赵洪范便请宋珏题词,宋珏善写八分书及小篆,“翥云峰”三字苍老雄健,为之增色,更让巨石画龙点晴。

翥云峰三易其主

赵洪范一生正好处于明清易代的历史大变动时期,至清康熙初年才逝世。晚年的赵洪范几乎足不出户,常在翥云峰前盘桓,久久抚摸翥云峰,故国,先帝,冤狱,亡友,昆明的山水,大理的烽火……,他喜爱研究学问,擅长诗文,著有《周易要义》《西台疏稿》《澹叟诗集》等。他诗风模拟苏东坡,如“生来懒骨髯初星,竹杖芒鞋倚石屏。洛叟来题喜雨阁,橘仙对奕烂柯亭”等诗句,写得潇洒脱俗,淡泊有味。

赵洪范逝世后,赵氏家族渐趋败落。清康熙中后期,岁有堂易主,王畮成了翥云峰的第二个主人。王畮,字服尹,又字树百,号补亭。生于嘉定望族王氏之家,是明崇祯进士王泰际之孙,清康熙初年,少年王畮已有诗名,与著名诗人吴梅村、知名学者陆元辅成忘年交。与赵俞、孙致弥、侯开国、张云章、王度、张僧乙、李圣芝合称为“疁城八子”,驰骋文坛。他还精通医术,尤其留心经世济民,但他的科举道路却颇为艰难。他16岁中秀才后,屡试不第,考至51岁时终于中举,直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中进士。此时,他已67岁高龄,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他就辞官回乡,终日与翥云峰为伴,他十分喜爱这块奇石,曾为之写过一首五言排律:

兀立墙之南,丰骨妙于瘠。

其势等千寻,其身过十尺。

气润蒸烟霞,质细俨圭璧。

下者覆花菌,上者岸巾帻。

常恐风雷生,中有蛟龙坼。

秦人不能鞭,五丁不能戹。

可以醒平泉,可以醉彭泽。

宿昔游名园,幽奇性所癖。

赏心曾有几,此应推巨擘。

草堂恰相对,聊以安我宅。

王畮干脆将岁有堂改名为“翥云堂”,他的诗文集也为《翥云堂集》。

翥云峰,这块神奇的石头,果然为王家带来了好运和惊奇。就在王畮中进士的第二年,即公元1713年,在康熙癸巳科的考试中,王畮之子王敬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成为嘉定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状元。消息传到嘉定,引起强烈的反响,使教化嘉定平添了一份自信和骄傲。王敬铭,字丹思,号未岩,书画诗文俱佳,诗学苏东坡,著有《未岩诗录》;画宗元四家,属娄东画派,人称“书画状元”。他曾担任过翰林院修撰、会试同考官、江西主考官,深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帝还赐了他一所京城的宅第。在他父母74岁时,康熙帝曾御笔“齐年堂”匾额赐之。

王氏家族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到清乾隆年间开始衰落,王畮之孙王元勳因手头拮据,为筹措学习和应试的经费,便将翥云堂售于周氏。翥云堂便改为周氏宗祠,翥云峰也成为周氏宗祠中的一物。1949年后,周氏宗祠为文玉食品厂的厂址,翥云峰一直被砌在食品厂仓库的墙内。1980年,修建汇龙潭公园时,经上海市文管会批准,这块历尽沦桑的名石,终于在汇龙潭公园内找到了合适的栖身之地,获得新生,并成为汇龙潭公园内的一景。翥云堂也于1998年东大街改造中,整体移入法华塔院内,并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代进入2000年后,在嘉定西部古镇安亭,出现了一座“上海翥云艺术馆”,它的主人就是与翥云峰有缘的周氏后人——周嘉。这所民间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嘉定本土人文历史为己任和担当,创办《翥云》杂志,传播嘉定区域人文历史的整理、研究成果,正在续写赵氏、王氏、周氏未竟的事业,演绎新的传奇。

移入汇龙潭公园的翥云峰,如今已成为公园内一景。

翥云堂于1998年整体移入法华塔院内,并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后人周嘉创办的“上海翥云艺术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嘉定本土人文历史为己任和担当。

《乡绅公揭》载于清程銛《折漕汇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