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5:深度
2019年11月26日

“会呼吸的楼道”“空中花园”“遇见绿时光”……嘉定镇街道完成18个社区微改造项目

用“绣花”功夫深化城市更新

阅读量:2983    本文字数:348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旧社区空间弊端日益呈现,对这些社区进行升级改造成为许多市民的心愿。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社区微改造就如同“微创手术”一样应运而生。

 

近年来,为了重新激发社区活力,作为老城区的嘉定镇街道,试点实施了社区微改造。从居民的生活小需求入手,以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为切入点,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社区居委、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多方协同参与下,通过“绣花式”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目前,嘉定镇街道已完成“会呼吸的楼道”“空中花园”“遇见绿时光”等18个社区微改造项目。有温度的城市改造方式,“点亮”了居民身边的“边角料”“夹心地”。

记者 周玉林 文/摄

扫二维码,在线阅读和分享本文

1、在秋霞社区秋霞公寓刚启用的议事苑里,居民秦仁荣正在和朋友下棋。

2、李园一村社区一角的农场里,居民们正在种植师傅的带教下,学习种植蔬菜。

 

“会呼吸的楼道”根治顽疾

楼道堆物、私拉电线、墙漆脱落……这是嘉定不少老旧小区都有的“顽疾”。一次次上门治理,往往治标不治本。如何才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梅园社区有妙招。

今年年中,梅园社区启动了名为“会呼吸的楼道”微改造项目。10月,首批试点的2个楼道——梅园新村14号楼和41号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清新雅致的白掌、高贵艳丽的三角梅、郁郁葱葱的常春藤……走进41号楼楼道,仿佛进入了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微型植物园。楼道墙面上,破旧的电表箱和杂乱的电线藏进了木制窗格里,裸露着的水管被垂下来的绿叶包裹。正在给花草浇水的居民赵忠兴感慨万千:“就在几个月前,楼道的环境还非常糟糕。最令人担心的是,还有居民私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重重。”

由于梅园新村出租房较多,人员管理较为困难,杂物乱堆、私拉电线等各类社区治理问题日益凸显。“有的老人喜欢囤一些塑料瓶堆在楼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看到后会上前制止、劝说。但因为我们没有执法权,效果甚微。”社区工作人员黄尧君无奈地说。

为破解治理难题,今年初,居委组织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前往多个同类型社区学习借鉴。在多次“头脑风暴”后,对楼道实行微改造的想法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多数居民的支持。

年逾七旬的赵忠兴是41号楼的楼组长。得知小区有意启动微改造项目后,他挨家挨户上门,了解他们对于楼道改造的想法,并在汇总后第一时间向居委汇报。经过多次实地勘察与讨论,居委根据41号楼居民的需求,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41号楼里的居民,多数都喜欢养花弄草,还有几位居民热衷于书法绘画。”黄尧君介绍,“我们就考虑用绿化装扮楼道,同时腾出空间给居民展示书画作品。”

得到居民支持后,居委和居民立即动手对楼道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赵忠兴提议,为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每个楼层的花草由对养护感兴趣的居民从居委认领,认领花草的居民需要签署养护协议书。

“从大家感兴趣的入手,而非强制性的规定,既让我们觉得自己被重视,又让我们对楼道的环境有了一份责任感。”居民吴女士是这幢楼最后一个签署养护协议书的住户。过去,她习惯将快递盒堆在门口,即便有邻居劝她不要在楼道乱堆物,她仍我行我素。但当她看到其它楼层经过改造后,大家经常给家门口的绿植浇水,并主动维护楼层环境,让她也渐渐改变了态度。“楼道真的大变样,大家都在尽心尽力维护自己的楼层。我一个人不做到,有点过意不去。”吴女士主动向居委认领了花草,并将门口堆放的物品收拾干净。

不仅如此,在赵忠兴看来,以楼道为单位开展自治,不仅能起到互相鼓励、监督的作用,还能增进邻里间的感情。“过去,邻里间很少打招呼。”赵忠兴说,现在大家在绿植养护、书画方面找到了共同语言,感情也深厚起来,“矛盾少了,幸福感高了!”

目前,梅园社区已有5个楼道试点“会呼吸的楼道”微改造项目,主题分别为“开心绿植”“手作环保”“卡通乐园”“暖心书屋”“动物世界”。未来,居委将进一步推广楼层管理制,加大楼道微改造力度。“目前,社区已通过楼组沙龙、理念培训等方式,鼓励其他楼道的居民开展自治。希望吸引更多居民参与进来,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获得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丽表示。

 

多功能议事苑重塑公共空间

“老孙,我走这步,将军了!”在秋霞社区秋霞公寓刚启用的议事苑里,居民秦仁荣正在和朋友下棋。一旁还有不少居民兴致勃勃地观看。整洁的地面、粉饰一新的墙面、充足的采光、崭新的桌椅……由老旧仓库变成的议事苑,短短一个多月已成为小区最有人气的地方。

很难想象,不久前,秦仁荣还在抱怨,要自己搬凳子下楼,才能和老友在棋盘上一决高下。“年纪大了,搬凳子上楼下楼,太累。”秦仁荣告诉记者,“小区车多、地方小,遇到刮风下雨,只能在家待着了。”

想要乘凉没处去,社区活动没地方办,助餐点无处可设……空间规划不够合理、公共区域面积小等情况,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通病”,秋霞公寓也不例外。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将有限空间发挥出更大可能?

了解到居民有关活动场地的需求后,秋霞社区居委通过实地看、多方谈,和居民一同制定了改建小区里旧仓库的方案,并主动挖掘社区中的达人共同寻找和评估施工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由仓库改建成的议事苑,于今年10月向居民开放。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王阿姨经常和合唱团的队员们一起到议事苑练歌。“我们对这里满意得不得了,以前我们都是花钱出去租场地排练,花费大、场地远,还不能保证每天都能租到,十分麻烦。”王阿姨说,自从议事苑开放后,家门口就能免费练歌,唱起歌来也更有劲了。

除了场地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功能重塑。据悉,议事苑24小时对辖区居民开放,不仅具备助餐点、日常娱乐、演出排练、举办各类活动等多种功能,还成了居委和居民的议事场所。

“以前,居民有诉求,表达的机会比较少。成立议事苑,也是想搭建一个沟通平台。”秋霞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确立了‘每月一议’的制度,每个月居民代表都会和我们一起,在这里讨论新发现的问题和诉求,并商议解决方案。”目前,居委已经通过了关于在小区设置休息椅、市民信箱的提议,下个月将启动建设。

 

“开心农场”提升幸福感

在一些老年人较多的老旧小区,常常会出现公共绿地变成自家菜园的现象。家住李园一村的居民叶秀娟,已年近七旬。过去住在农村习惯了种菜的她,自从跟随女儿搬进小区后,闲来无事便在楼栋门前的绿化带种起了各类绿叶菜,还用异味很重的肥料施肥。居委多次劝阻,但她始终无法理解:“在我们村里种菜很正常,自给自足,还能分给邻居。”

在李园一村,像叶秀娟这样的老人不少。为改变这一现象,居委与居民、物业商讨后,决定启动社区苗苗文启源“绿动生活”项目,将社区中一块闲置用地进行改造后,不仅提供固定的种菜场地,还特地请专家指导居民怎么种好菜。

“松土的时候,用力不能太重,容易影响到下面的根部……”充满田园风的木质围栏、各种生长繁茂的蔬菜,一走进李园一村社区一角,仿佛来到了“开心农场”。记者看到,叶秀娟正和居民们一起,在种植师傅的带教下,学习种植秋葵。

“看到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被分成了好几块小田,还有专家指导种田,我怎么能落下!”“绿动生活”项目启动后,一下吸引了叶秀娟的关注。她不仅将家门口的绿化带恢复了原样,还成为项目的发动者。“居委真心待我们,为我们这些喜欢种菜的居民辟了地方,我很感动。”叶秀娟告诉记者,她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居民,“让他们不要再破坏绿化乱种菜了。”

像叶秀娟这样发生变化的居民越来越多,小区绿化带内乱种菜的情况基本消除了。“这个项目实施后,丰富了不少老人的生活。”李园一村社区工作人员王婷说。

老家在四川的吴芳就是获益者之一。“人家都会跳舞、唱歌,我就种种地还行。”自从吴芳加入“绿动生活”项目后,找到了自己在小区的“存在感”,擅长种菜的她,不仅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种菜“秘籍”,还招呼邻里去她家尝尝家乡的特色菜。“他们最爱吃我做的小炒肉了,地里采点青辣椒,买点肉,就能做了。大家都爱吃得很,方便还卫生。”吴芳兴奋地说。

老人们在这里发挥各自所长,孩子们则把这里当作了乐园。为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参与,居委还相继开展了“跟着爸爸种菜”“我的小小挖土机”等7场亲子活动,未来还计划逐步打造蚯蚓塔、堆肥设施等,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的科普园地。

为充分激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李园一村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方案——小到浇水频次、去除杂草,大到引入新品种等,一切由居民们自行负责管理,居委只提供种子、肥料等。“在居委看来,苗苗文启源‘绿动生活’项目,既保护了绿化带不被损坏,又提升了小区自治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感,我们会一直支持居民做下去。”王婷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