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4:广角
2019年12月10日

彭门湿地初步修复,明年3月可开放

阅读量:1906    本文字数:850

本报讯 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记者从区林业部门获悉,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位于嘉北郊野公园一期、总面积为90.6亩的彭门湿地目前已初具规模,预计明年3月对外开放。届时,嘉定将再添一个休闲娱乐、旅游观景、科普体验的新场所。

走进彭门湿地,放眼望去,堤岸缓坡、深潭、浅滩、生态岛等多种地形,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湿地环境。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新种下的植被已冒出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区林业站工程师崔荣祥介绍:“大概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这里的生态系统就能恢复到位。届时,将会吸引本地常见的黑水鸡,甚至是漂亮的水雉来这里栖息、繁衍。”

据了解,彭门湿地区域原本是一处废弃的养殖水塘,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加之周边农田较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后,也对水质造成了污染,近年来几乎很少有水生植物生长于此,更是鲜有动物在此栖息和繁衍。

嘉定近年来积极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去年3月,区林业站启动申报项彭门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今年8月,项目启动建设,通过地形改造、生态岛构建、岸坡塑造、水质提升等手段,恢复区域原有湿地生境。“例如,这个地方原有的鱼塘岸坡比较陡峭,我们做了一些缓坡。还改造了河底的地形,做了一些围堰和湖心岛,以营造一个较好的湿地环境。”崔荣祥介绍。

通过湿地来净化周边环境水质,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主要通过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为本土野生生物生存、繁衍以及保育提供一个优质的场所,同时通过湿地改善区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崔荣祥告诉记者,湿地种植了蒲公英、二月兰、野菊、狗尾草等5种陆生植物,以及菱、芡实、香蒲、睡莲等13种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好的降解氨氮、总磷的能力,也适合鸟类栖息,还可作为鱼类和两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未来,除向公众开放参观游览外,彭门湿地还会设置科普教育馆,向公众呈现湿地野生动物的风貌,以及水净化的工作流程,通过湿地生态导赏和科普教育,搭建起人与自然互动的平台。

记者 张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