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嘉定革命斗争史
图为高义桥旧照。14位嘉定“五抗”斗争革命烈士殉难于高义桥西北堍。
图为位于嘉定西大街的虬桥旧照。1927年春,中共嘉定特别支部在虬桥西首的一所民房内成立。
图为外冈游击队敌后抗战。
图为中共嘉太工委驻地旧址——嘉定镇北下塘街51号,20世纪90年代初被拆除。
嘉定是上海市郊中国共产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五四运动后,就有在南京、上海做工和读书的青年,在马列主义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还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自1927年春嘉定建立第一个党组织以来,嘉定人民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五抗”斗争展现了嘉定人民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献身精神;外冈游击队、娄塘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反伪斗争,给日伪顽有力打击;抗战胜利后,嘉定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发展基层组织,积蓄力量,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为配合嘉定解放、迎接接管,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护店斗争和统战工作,进行策反和反敌特斗争,直至1949年5月13日嘉定解放。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无数革命先辈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
撰文 中共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
建立嘉定党组织
五四运动后,嘉定就有在南京、上海做工和读书的青年陈君起、顾作霖、毛品章、夏采曦、沈金生、金之杰、陆默深、廖家礽等人在马列主义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其中一部分人还是五卅运动的积极参加者。1926年春夏间,金之杰、陆默深、廖家礽等在南翔镇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金之杰任组长。他们还秘密创办了革命刊物《炸弹》,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26年秋,中共上海区委派毛品章回嘉定开展建党工作。1927年初,毛品章、陆默深、廖家礽、张漱川、朱树仁、张吉人等人在张吉人家(独角楼)秘密集会,商议成立了嘉定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推选陆默深为党小组组长。是年春,毛品章、陆默深、廖家礽等在嘉定镇西大街虬桥西首的一所民房里秘密集会,讨论上级指示,并成立了嘉定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嘉定特别支部,推选毛品章为特支书记,陆默深、廖家礽、张漱川、朱树仁、张吉人为特支成员。
1926年下半年,中共上海区委派夏采曦回家乡嘉定黄渡开展建党工作。1927年9月,夏采曦建立中共黄渡特别支部。
发动“五抗”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中共江苏省委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所确定的方针,在苏南、苏北地区组织发动一系列的农民武装暴动。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沈金生回嘉定领导农运工作,还委派周慰农来到嘉定,与沈金生共同筹建县委,开展党的活动。此后,即与中共嘉定特支书记毛品章及其他领导成员接上关系,经常秘密集会,研究农运工作和积极分子名单,进一步发动群众,在扩大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建党建团,壮大革命力量。
10月中旬,中共黄渡特别支部在夏采曦家召开青浦东乡中共党员会议,由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委员陈云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同月11日,毛品章胞弟毛齐华从武汉回到嘉定,向嘉定特别支部成员介绍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经过及当时政治形势和我党的任务。
同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建立中共嘉定县委,沈金生任书记,周慰农为省委特派员。同时,建立共青团嘉定县工委,廖家礽任书记。同月,农民协会筹备委员张吉人等接收国民党组织的县农会,建立嘉定县农民协会。至年底,共发展党员30多名,农协会员400多名。后经省委批准,召开农协骨干会议,选举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沈金生为负责人,下设组织、宣传、农运、青年、纠察等部门,并部署暴动计划。
1928年4月5日晚,周慰农、沈金生根据江苏省委关于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召集陆默深、廖家礽、张漱川、周慕陶、印武珍、顾裕丰等人在六里桥顾家村顾裕丰家举行会议,研究如何解决面临的严重春荒问题。会上介绍了青浦小蒸和松江枫泾农民暴动,对抓住春荒有利时机,发动群众进行暴动的有关事宜作了部署,决定在嘉定西乡开展以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为内容的“五抗”斗争。由于乡警王敏正告密,翌日凌晨,嘉定县公安局局长李子寒率部包围顾家村,进行搜捕。县委候补委员顾裕丰和党员顾仲仁等4人被捕,并在邵家祠堂搜去中共嘉定特支登记表、《布尔什维克》《无产青年》、广州海陆丰暴动传单等文件和密写工具。
鉴于情况紧急,县委于4月9日在六里桥乡柴塘再次召集会议,决定在4月10日晚提前举行暴动。会上对党团员和农协骨干进行了战斗动员,作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气节以及暴动纪律的教育,并由周慰农宣布了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得私匿金银财务等暴动纪律。
自4月10日开始,至4月18日,以六里桥为中心,先后在傅家泾圈、外冈、葛隆、方泰、安亭等地进行了六次武装暴动,给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土豪劣绅以有力的打击。暴动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惊慌。14日,淞沪警备司令钱大钧即抽派驻扎江湾的白崇禧部26军一个营500余人下乡镇压。20日,国民党派驻扎在昆山的32军1师3团的1个营开赴嘉定进行疯狂的反扑和血腥镇压,师长蔡熙盛亲临指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特派民政厅委员陈维俭到嘉定主持镇压“暴动”。23日,嘉定、昆山、太仓、青浦、宝山5县的反动军、政头目聚集嘉定县城召开联防会议策划“剿共”事宜。24日,反动军警对南大街嘉定印书馆和世界书局分发行所进行搜查,并查封了由张来方编辑的、被认为是中共嘉定县委机关报的《苦恼报》。同日,反动当局发布通缉令,重金悬赏缉拿周慰农、沈金生等15名“暴动”领导人,至6月9日,县委领导人和农协骨干等100余人先后被捕。其中,沈金生、周慰农、廖家礽、陆默深、周慕陶、张吉人、印武珍、顾裕丰、顾仲仁、邵阿江、朱阿土、李痩鹤、肖学仁、陆阿祥等14人惨遭杀害,张松柏、时昌其、徐心田、朱庆德、任阿虎等5人先后瘐死于嘉定、苏州和上海漕河泾狱中。至此,“五抗”斗争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下去,中共嘉定县委遭受惨重损失。
“五抗”斗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海郊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武装斗争,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迸发出的巨大威力,并为嘉定革命斗争、为上海郊区的革命斗争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暴动失败后,江苏省委决定重建嘉定县委,于1929年夏,派沈寿亚任县委书记,由于未找到原党组织人员,仅在嘉定黄墙乡建立了一个支部,朱曰飞任支部书记。1930年秋,沈寿亚被撤回上海。不久,朱曰飞去青浦,嘉定的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领导抗日救亡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11月12日嘉定沦陷后,日伪实行高压统治,土匪横行乡里。
为了适应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自1938年起,党在嘉定先后建立了多系统多条线的领导机构和活动据点,组建武装队伍,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各自开展抗日反伪斗争。
全民族抗战时期,嘉定党组织的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8年2月至1940年春,这一时期主要以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抗击日伪的游击活动为主。
1938年2月,以外冈地区青年中医吕炳奎为代表的一批爱国青年,面对国仇家恨,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趁日军战线延长、乡间守军兵力不足之际,发动群众搜集起国民党军撤退时沿途丢弃的枪械弹药,组织成立了杨甸“民众抗日自卫队”(后称外冈游击队),保卫乡里,抗击敌伪,诛杀汉奸。为了加强对外冈游击队的领导,1938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上海慈愿难民收容所党支部书记邱生凡到外冈游击队工作,以后又以上海印刷业联谊会名义抽调李森、沈进等党员,动员了一批印刷业工人和难民收容所青年到外冈游击队工作。1939年4月,成立了中共嘉定支部,李森任书记,邱生凡、沈进任委员,使外冈游击队真正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队伍。在党的领导下,部队利用地形熟悉、有群众拥护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骚扰日伪的武装活动。在望新火烧日机,在葛隆伏击日军用汽车,在朱泾河畔打击日军汽艇,外冈游击队的影响日益扩大。
1939年6月下旬,由何克希、吴克刚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在无锡梅村整编后,分兵二路向苏州、常熟挺进,在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下,一路重创日伪据点。7月1日凌晨,何克希率“江抗”一部,由昆山、太仓向嘉定外冈地区进发。当时,外冈游击队在长泾驻地正遭邓敬烈为首的嘉定、太仓数路顽军的围袭,无法与“江抗”部队接上关系。“江抗”部队星夜插进苏沪公路,抵达青东观音堂地区,受到青浦三支队的热烈欢迎。
外冈游击队在长泾遭顽军邓敬烈袭击突围后,7月5日下午,吕炳奎、邱生凡、李森率80余名指战员,通过沪宁铁路,在安亭镇以东,于白鹤港东北三里的双井亭渡过吴淞江,天亮时到达观音堂,与“江抗”部队、青浦三支队会师,并于7月7日晚召开会师大会。随后,“江抗”部队在外冈游击队的积极配合下,歼灭了盘踞在嘉定只反共不抗日的邓敬烈部。
7月底,外冈游击队正式编入“江抗”,番号为“江抗”第三路第三支队,随主力部队行动。8月3日,在嘉定徐行八字桥一带,外冈游击队随“江抗”三路迎头痛击来犯日军,击毙日军8人,击伤11人,我方亦有6人英勇牺牲。8月上旬,在中共东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江抗”部队副总指挥何克希主持下,成立中共嘉定县工作委员会,书记李森,委员邱生凡、吕炳奎,全面领导嘉定抗日游击区工作。9月初,外冈游击队随“江抗”三路西撤,9月底,嘉定工委以恢复健康的伤病员和群众自卫队为基础,加上邱生凡等通过上海党组织动员来参军的一批知识青年、工人,重新组建游击队,番号仍沿用第三支队。
1940年春,日伪调集江浙兵力,有计划地对上海郊县发动大规模的拉网梳篦式扫荡,进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一举消灭上海外围的抗日游击区。在这种形势下,中共江苏省委为保存有生力量,坚持长期斗争,根据敌我力量的不同变化,决定青浦三支队、嘉定新建的支队及已暴露的党政干部突出重围,转移到苏常太地区。至此,外冈游击队在嘉定的活动基本结束,嘉定工委也随之停止工作。
这一时期,除外冈游击队外,还有娄塘青年谭继诚,在1939年春受“学协”党组织的派遣,回家乡娄塘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动员了一部分失业青年、店员职工和城市贫民,共20余人,筹枪10余支,组建了“嘉定青年抗日救亡团”(后称娄塘游击队),由王波任大队长,谭继诚任副大队长。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江抗”部队到达嘉定后,娄塘游击队配合“江抗”部队,在嘉定城郊进行破路、设伏、袭扰游击活动。“江抗”部队西撤后,受到日伪的扫荡,大队长王波牺牲,部分同志分散隐蔽,副大队长谭继诚按照组织指示,去了泉漳、思源作地下工作。
第二阶段为1940年4月至1945年10月,这一时期嘉定地区的共产党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分别在中共江苏省委、新四军东路军政会东路特委、江南区委路南、路东特委和浙东区委浦东地委(淞沪地委)的领导下,以建立党的活动据点、发展党员、办好学校,对青年学生宣传抗日爱国思想,抵制奴化教育等工作为主。党先后在嘉定南翔地区开辟了协鑫商行南翔分行、惠民学校、南翔中队联络站等党的活动据点(掩护点),在葛隆、南翔等地建立了秘密支部,用各种方式保存积蓄党的力量,等待时机,准备新的发展。
1940年4月,新四军东路军政会成立。5月,中共江苏省委遵循党中央统一部署,并进一步贯彻白区城市工作方针,决定将不易秘密领导的外县抗日武装斗争工作,划归新四军东路军政会统一领导。新四军东路军政会对上海郊县党组织和武装斗争工作,作了一系列调整和充实。6月,新四军东路军政会东路特委决定成立昆嘉县委,7月扩建为昆嘉青中心县委,工作中心为重建和开展嘉定、昆山、青浦、松江、吴江等各县党的点线工作。中心县委决定建立嘉定工委,领导嘉定、宝山地区党的工作。10月,昆嘉青中心县委与浦东工委合并,扩建为淞沪中心县委。这期间,嘉定工委在葛隆、南翔建立秘密支部,形成了领导群众坚持长期抗日锄奸斗争的坚强革命堡垒。
1941年5月,江南区党委成立,将淞沪中心县委划出扩建为路南特委,领导淀山湖、青东、浦东、嘉定、浦南、海北六个工委。
1942年7月,路南特委划归浙东区党委领导,改组为浦东地委。地委根据上海郊县“清乡”以后的恶劣环境,决定从9月起对郊县党的领导实行特派员制,嘉定工委改为嘉宝地区特派员。1943年春,地委派洪烽为嘉宝地区特派员,随即和南翔、葛隆、罗店支部取得联系后继续开展工作。
1944年11月,浙东区党委决定将浦东地委改称淞沪地委。1945年4月,根据淞沪地委关于发展武装迎接反攻的指示,张维忠回嘉定向特派员洪烽汇报后,决定在潘家村小学建立嘉定武工队。7月,嘉定地区特派员洪烽率嘉定武工队转移去昆山与浦西支队汇合。8月,洪烽重返嘉定,先后在大场和南翔发动了一批铁路工人、农民,组织了嘉定南翔中队。不久中队与青浦东区中队合并,统归淞沪支队领导。中队白天埋伏,晚上不断转移,在南翔铁路工人的配合下,不断袭扰敌伪,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
此外,1940年春夏间,为开辟上海到南京的地下交通线,筹措党的活动经费,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刘长胜指示吴雪之筹建商行,由吴雪之、缪蔚君、麦文澜筹建以经营化工原料为主的协鑫商行,在南翔设立分行,吴雪之任上海协鑫商行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1942年5月,协鑫商行扩建为协泰行,南翔协鑫分行改称协泰行南翔分行。至1945年底,分行停止活动。
1942年3月,江南区党委路东特委派特委委员兼秘书长翁迪民到南翔惠民学校建立党的据点。8月,翁迪民因上级组织遭破坏受牵连遭敌围捕,撤离南翔去新四军茅山根据地。翁迪民去茅山后仍派人与其先前发展的党员金诗良保持联系,直至1944年底,翁迪民通过苏皖区党委将金诗良关系转给浙东区党委淞沪地委领导。此时,嘉定地区特派员和南翔惠民据点同属淞沪地委领导。1942年9月,江苏省委工人运动委员会派陈公琪到南翔惠民学校建立据点,作为地下党工人运动委员会系统的应急掩护点。1944年7月,陈公琪调离惠民学校。
迎接嘉定解放
这一时期前期,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争取和平民主方针的实现,展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展开的。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后,党的工作方针随之作了调整,工作重点从反内战、争取民主的斗争,转向争取广大群众的生活福利,维护群众的生存权利、扩大群众基础与反蒋、反美、保障人权、反对前方打内战、后方打学生、压迫工人的斗争结合起来,开展各阶层人民团结自救、自下而上自救的斗争。斗争的浪潮由城市逐步推进到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党的斗争方针是“积蓄力量,发展力量,团结人民,分化瓦解敌人,又要警惕策略地保存革命力量,扩大政治影响,深入到各个阶层,为积极准备迎接解放和参加解放上海的决战任务而奋斗”。
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基层组织,培养和发展党员,积蓄力量,迎接解放,党在嘉定的组织系统、领导机构和活动据点(掩护点)主要有:中共淞沪工作委员会(简称淞沪工委),中共上海学委昆(山)、太(仓)、嘉(定)、青(浦)、松(江)工作委员会(简称昆嘉青工委),中共嘉定、太仓工作委员会(简称嘉太工委),中共南京市委学委嘉定县政府小组和中共上海市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南翔惠民中学掩护点。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命令新四军浙东纵队及地方党政干部撤离浙东根据地。10月,嘉宝地区特派员洪烽奉命带领地方干部和武装队伍随淞沪支队北撤去苏北,留少数党员干部坚持斗争。同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成立,并决定成立中共淞沪工作委员会,继续领导坚持原地斗争的党员和党组织。工委先后派王同衍、金诗良、沈肖方、钟秀为嘉宝地区特派员,根据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积极进行工作,先后建立了太仓师范、黄渡师范,罗店、昆山正仪小学等支部和中共大场镇联络点,并继续领导南翔惠民据点。在学校和广大农村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进步思想,培养和发展建党对象。
1946年冬,中共上海学生运动委员会为了加强上海郊区各县学校中党的工作,成立了学委系统外县工作委员会,领导昆山、嘉定、青浦、太仓、松江、真如、安亭等地区学校中的党组织,广泛地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饿斗争。1947年7月,外县工作委员会改称昆嘉青工委,1948年初划归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领导,工作对象逐步由校内向校外扩展。
1948年10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决定撤销昆嘉青工委,分别建立昆山工委、嘉太工委、青松金工委。嘉太工委主要领导嘉定、太仓、宝山三县党的工作,书记徐嘉,副书记李成吾,委员罗明。嘉太工委的成立,建成了就地直接领导的机构,组成了整个指挥系统,工作进入到一个直接准备迎接解放的新的时期。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中共上海市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南翔惠民中学掩护点和中共南京市委学委嘉定县政府小组。1945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工人运动委员会派陆象贤在惠民中学建立党的据点,作为上海地下党工人运动委员会系统的应急掩护点,至1946年5月。1948年9月,中共南京市委学委在国民党嘉定县政府建立党小组,开展工作,至1949年2月,该党小组关系转由嘉太工委领导。
嘉太工委建立后的这段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嘉定地下工作最活跃的时期,虽然很短,但很重要,党和一切革命力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工委建立后,根据上级党组织确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护店等斗争;发展统一战线,争取中间阶层,分化瓦解敌人,策反国民党嘉定县长周明星、开展反敌特斗争;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点、保管党的秘密文件,紧紧围绕配合解放,迎接接管,广泛地发展革命力量,巩固与扩大党的组织。期间,完成了多方面艰巨复杂的任务,为嘉定解放作出了历史贡献。
这段时期,除原昆嘉青工委系统的嘉定中学支部、太仓特别支部,南京市委学委转来的嘉定县政府党组织,淞沪工委系统转来的宝山罗店支部外,嘉太工委又建立了嘉丰纱厂、青年小教、农村三个支部和一个宣传工作小组。另有工委直接单线联系的搞敌特工作的金伏兴,搞统战工作的潘世和,搞秘密联络工作的廖临、童礼娟。在学校、工厂、农村广泛开展社会活动,深入社会各阶层了解敌情和各阶层动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充分准备,团结各阶层群众迎接解放,准备接管。
1949年4月,中共苏南区松江地委在南通平潮镇抽调随军南下的山东滨北地区和苏北九分区的部分干部,组建了中共嘉定县委、嘉定县人民政府两套班子和工作队伍,王雨洛为县委书记,王元昌为县长。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向上海外围发起进攻。13日,第10兵团28军解放嘉定县城。解放当天,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干部100余人抵嘉,与嘉太工委领导人徐嘉、罗明取得联系,研究部署了解放后的接管工作。14日,第10兵团第26军解放黄渡、南翔、马陆地区。同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嘉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26日,嘉定县人民政府成立,嘉定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嘉定人民的革命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嘉定人民不惧艰难险阻、英勇顽强奋斗的历史,蕴含着攻城拔寨、攻坚克难的巨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宏大历史画卷中的一页,嘉定人民将永远铭记它,并从中不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