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专版
2023年09月20日

聚焦公共文化,打造“嘉定样本”

阅读量:5291 本文字数:3046

2019年,嘉定区获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四年来,嘉定区充分聚焦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有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影响,着力提升公共文化建设的新能级和新高度,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嘉定样本”。

 

印氏住宅我嘉书房

 

汽车文化节

 

春天讲读会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定路径”

 

从标准化到精准化,

创新公共文化空间布局

 

示范区创新发展时期,嘉定区根据区、街镇、居村三级文化场馆服务半径、服务效能等现状,编实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聚焦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打造我嘉书房、我嘉秀空间、我嘉阅空间、我嘉艺空间等104个“我嘉”系列文化新空间。作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延伸,提升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精准度、有效性。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

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示范区创新发展时期,嘉定区结合智慧场馆打造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对文化嘉定云先后进行4次创新改版,采用可扩展式活动框架,新增文创孵化、智慧全域旅游、智慧文博、智慧展馆等服务功能,打造云书房、云剧场、云讲堂、云展厅、云市集、云赛场等文旅智慧云端空间,不断强化平台的自助性、交互性、体验性。

 

从普惠化到品质化,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针对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依托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大数据分析,嘉定区建设双向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配送方式,形成订单式、菜单式、一站式高品质供给模式。

升级完善四级配送平台,在需求菜单的基础上立足市民多层次文化需求,将优质文化资源分层、分类、分众配送至不同群体中去。在文旅嘉定云开启文化众筹项目,市民根据自身文化需求发起或参与文化众筹,增强了群众对文化供给的自主性。

 

从示范化到系统化,

提升公共文化品牌影响

 

立足我嘉书房模式,嘉定区全面推广建设经验,系统打造“我嘉”系列品牌,从公共阅读服务示范品牌拓展到全民艺术普及、优秀文化传承各领域,实现“我嘉”系列空间、系列团队、系列活动深度融合。

在空间建设方面,通过社会共建、盘活存量、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新建我嘉秀空间、我嘉阅空间、我嘉艺空间系列新空间。在团队建设方面,对活跃在全区的千余多支群众艺术团队进行分类指导、分级备案、评估定级,成立我嘉艺术团精品集群团队。在文化活动升级方面,对原有的“百姓”系列活动进行升级,形成我嘉梦之声、我嘉梦之韵、我嘉视界等“我嘉”系列活动。“我嘉”系列品牌从单一的示范品牌向主题化、集群化、品质化升级拓展,推进品牌共育、阵地共用、活动共享,打造具有持续性、系统性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

 

从社会化到专业化,

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

 

近年来,嘉定区进一步推进专业化运营主体和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扶持与培育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公共文化内容供给上,发挥文化名人效应,打造骆新工作室、蔡金萍儿童戏剧工作室、夏磊春天讲读会、保利艺术讲座等社会化合作项目。在文化场馆建设运营上,积极探索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共建模式,形成政企合作、运营委托、公助民办、项目参与、服务提供等公共文化专业化服务模式。其中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管理,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汽车博物馆成为上海知名的行业标杆。在文化社团作用发挥上,成立舞蹈家协会等专业团体,充分发挥社团文化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专业文化服务。

 

铸就文化服务品质提升的“嘉定成效”

 

文化空间品质显著提升

 

精准化空间布局,织密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区形成6个区级场馆、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97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96个百姓书社、95个农家书屋和104个“我嘉”系列新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区图书馆以均等优质的“全域”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提升服务能级,形成全区公共文化一盘棋。我嘉书房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我嘉秀空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

 

公共文化供给多元丰富

 

建立探索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形成周末故事会、保利童声合唱节、图书馆之旅、文化馆艺术课堂、走进博物馆以及银龄E时代、助残直通车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区公共文化场馆、民营场馆、社会组织形成联动,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与大师对话、提升艺术欣赏能力,打造人人便参与、人人可体验、人人有收获的社会大美育体系。建立作品研讨提升机制,搭建演出展示平台。舞蹈《拔河赋》、上海说唱《砺剑云端》、曲艺节目《洪流复仇记》《存心勿还》、情景故事《戆到底》、沪书《领奖风波》等均在上海市新人新作、全国群星奖、中国牡丹奖等各类赛事上表现优异。

 

文化数字服务智慧友好

 

文旅嘉定云开启文旅智慧化新时代。文旅嘉定云4次升级,展示嘉定全域特色文旅场景,集纳7座特色文化空间、8大主要旅游景点景区、54个公共文化场馆,以及不断扩充的商圈、酒店和文化打卡点,并提供智慧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嘉定”。线上线下模式实现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文旅嘉定云”向市民提供智慧文化服务,资源总量为500余TB,完成466场次文化众筹,累计发布各类文化活动票数60.4万余张,发布1000篇视频展映、90个系列文化微课。网上讲座、展览、培训、演出、阅读推广等各类线上公共文化活动2700余场次,5千万余人次接受线上服务。

 

文旅融合发展形成合力

 

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形成一系列文旅融合服务空间、文化节庆活动,促进嘉定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形成特色文旅IP,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和影响力。建设完成印氏住宅印刷出版主题我嘉书房,这是上海市首家开在不可移动文物内的城市书房。立足城市底蕴及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城市特色,形成系列节庆活动。在嘉定孔庙举办上海孔子文化节,展示嘉定人文教化魅力;在南翔古镇举办南翔小笼文化展,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技艺;在古猗园等园林街区举办国潮大会;在国际汽车城举办上海汽车文化节,打造嘉定特色汽车文化名片;以嘉北郊野稻草文化节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定范例”

 

首创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

 

嘉定区是全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区,首创覆盖全区区、街镇、村居、延伸服务点四层级400余个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制订并修订完善了270条可量化、可执行的规范化管理标准。

 

首创文化众筹模式

 

深化供给侧改革,市民或文化团队均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自行发起文化众筹活动,将文化活动主导权交给市民,并解决了资金安全、活动监管、公益性保障三大难题。

 

首创集群式公共文化品牌

 

嘉定开创了集群式公共文化品牌打造模式。“我嘉”品牌系列确立的融合共享建设理念,实现了“我嘉”系列空间、团队、活动有机融合与现代化升级。

 

启动“六个文化中心”建设

 

在示范区创新发展期间,嘉定区结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性启动“六个文化中心”建设。

长三角青少年曲艺展示中心擦亮中国曲艺名城品牌;长三角江南文化文献研究中心凸显嘉定江南文化底蕴;中国印学文化中心打造全国金石篆刻文化高地;长三角高品质演艺中心成为国内外高品质演艺集聚地;长三角非遗交流中心推动长三角地区非遗交流展示;上海海派山水画中心展现中国海派书画创作艺术魅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内在需求。未来,嘉定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持续提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嘉定经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