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助餐的“示范点”、周边居民和白领一日三餐的“网红点”、企业商务用餐的“定制点”
我嘉餐厅:让百姓吃出“幸福滋味”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社区食堂正悄然成为居民心中的“温馨港湾”。今年以来,上海16个区近百家社区食堂成为老百姓的“国民大食堂”,家家拼环境、拼味道、拼服务、拼设施,更出现不少极具特色的“网红”食堂成为打卡新地标。
位于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平城路789号)一楼的我嘉餐厅便是如此,开放不到3年,就抓住了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全年龄段人群的胃口。这家我嘉餐厅是目前菊园新区体量最大的餐厅,面积822平方米,日均用餐为575人次,其中老年人助餐日均109人次,可提供周一至周五早、中、晚三餐,一次可容纳200多人同时就餐。
席凌燕 文/摄
今年5月17日,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引入第三方服务资源“花咖坊”,让餐厅闲时变身“共享客厅”。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面向社会全年龄段的居民开放,一日三餐可一站解决。
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不仅每天都会推出不同特色菜,还会在二十四节气和节假日时,推出不同样式的节气菜。
最低4元就能饱餐一顿
既然是社区食堂,老年人仍是我嘉餐厅的重点服务对象。在养老服务中,解决好“做饭愁、吃饭难”是关系到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关键问题,如何满足他们的用餐需求?
记者获悉,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建立“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服务体系,提供“堂吃”“分餐点自提”“送餐上门”3种灵活用餐方式,打通辖区老年人助餐“最后一公里”。
早上8点半,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的我嘉餐厅,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作人员将刚刚出炉的菜品依次分餐,约300份助老餐装入泡沫保温箱后,被送往23个社区助餐站点。而此时,社区志愿者也已早早等候在点位,将助老餐分发给社区老人。此外,针对出行不便的老人,志愿者则会直接送餐上门。
“王阿姨,我们来送饭了!”“谢谢啊!”炖蛋、青菜、梅菜扣肉、香菇……王阿婆打开饭盒后发现,不仅热气腾腾,而且有荤有素。“顿顿都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我平时一个人吃饭,做多一点又怕浪费,做少了又觉得单调不满足味蕾,助老餐帮我解决了难题。”83岁的王阿婆满意地说。
据介绍,每份助老餐的餐标为11元,区民政部门按照老人的年龄、经济困难状况等方面,实行1元到5元不等的补贴。在此基础上,菊园新区为本市户籍老年人再补贴2元。菊园新区社区自治办负责人薄燕飞为此算了一笔账:“有些情况特殊的老人,在区级补贴享受5元的基础上,菊园新区再叠加2元,相当于可以享受7元的补贴。核算下来,最低只要出4元就能吃一顿助老餐了。”
这样的实惠与贴心,让许多像王阿婆这样的老年居民赞不绝口。“我和老伴吃助老餐很多年了,加上各项补贴,一份我只要出5块钱,这点钱自己烧不出两荤两素的。”助老餐“老客户”严老伯分享道。
今后,嘉定将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持续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健全覆盖全街镇的助餐服务网络,深化老年助餐服务管理,缓解供需矛盾,推动助餐服务向“一日三餐、全年无休”延伸。
向社会全年龄段居民开放
为满足更多社区居民的就餐需求,升级改造后的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面向社会全年龄段的居民开放,不再限制年龄,打工族、学生党、社区居民都可以来我嘉餐厅吃饭,一日三餐可一站解决。
中午时分,餐厅里已人声鼎沸,打餐处排起了长队。黄草扎肉、上海炸猪排、红烧糜鱼……在厨房的备餐菜单上除了家常菜外,还特别标注了金汤酸菜鱼、万州烤鱼等特色菜品。“下楼走几步就到,餐食种类丰富,还不销售隔夜菜,价格又实惠,基本上20元以内就能吃得蛮丰盛了。”赵女士就在附近上班,中午经常会过来用餐。
我嘉餐厅经理王炯介绍,餐厅每天都会推出不同特色菜,当天采购新鲜食材,小锅炒制,定量供应,以满足食客不同的口味需求。另外,餐厅还在二十四节气和节假日时,推出不同样式的节气菜,既美味可口又滋补养生,同样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比如,中秋节前后,我们餐厅推出了特色虫草花老鸭汤。揭开保鲜膜,一盅盅炖品汤底清澈,香味扑鼻,受到不少居民的喜爱。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满足不同市民对菜品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大家的餐桌。”王炯说道。
除了午餐,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还可提供早餐和晚餐服务。在附近园区上班的杨先生表示,每天早晨时间都很紧张,餐厅可提供早餐对他来说就是解决了大麻烦,“之前每天在上班路上找个早餐铺买个包子,还要担心停车问题。现在这里就是我的早餐食堂,选择多又干净卫生。”
目前,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通过推荐菜、节气菜、外带半成品等差异化的经营,不断完善着服务内容,给市民带去更好就餐体验。
闲时能变身“共享客厅”
吃饭这件“小事”变得越来越热闹的同时,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也在开拓更多的消费场景。今年5月17日,餐厅引入第三方服务资源“花咖坊”,让餐厅闲时变身“共享客厅”。
“花咖坊”是一家咖啡屋,室内装饰现代简约,氛围感十足,空气中弥漫着醇香浓郁的咖啡味。店内提供拿铁、美式等咖啡饮品以及各类糕点,给餐厅带来了一点“小资”气息,也拉近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花咖坊”主理人胡晓琴介绍:“我们根据周边市民需求,制定了包括健康轻食、特色饮品在内的多样化菜单,并且每天会有针对小朋友、老年人、上班族等不同人群的优惠,不断调整服务内容。”
范女士是附近企业的一名员工,平时经常需要与客户见面沟通,对于她来说,“共享客厅”的开放,让她有了更好的选择,“过去约客户在外面的咖啡馆见面,有时没位置,有时环境比较嘈杂。这里座位更多,相对来说更安静,也能点咖啡、甜点,很适合我们上班族。”
“共享客厅”的功能还在进一步延伸——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将以“共享客厅”为平台开发更多闲置区域,并根据市民需求引入优质第三方资源,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沙龙、工作坊及文化展览等形式,为周边居民、企事业员工提供洽谈议事、活动交流、餐饮茶点等多元化品质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
薄燕飞介绍,2021年5月,菊园新区东部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餐厅启用,得益于紧邻北水湾大厦、企业云集的地理优势,我嘉餐厅逐渐完成了从长者食堂到全民食堂,从社区食堂到园区食堂的升级,成为老年人助餐的“示范点”、周边居民和白领一日三餐的“网红点”以及企业商务用餐的“定制点”。
放眼全区,近年来,嘉定社区长者食堂同样多点开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围绕实现15分钟生活圈目标,积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全区已建设社区长者食堂24家,老年助餐点385个,全区最大日供餐能力可达21790客,实际日均助餐量12000客,其中送餐4100客,堂食7900客,享受助餐服务老人达19000余人。
小小社区食堂,惠及大民生。嘉定将不断推进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社区食堂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服务供给,让更多百姓吃出“幸福滋味”。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