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1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疁城故事
2011年03月21日

科技奇才、火炮专家孙元化

阅读量:4522    本文字数:4420


西洋火炮锋芒毕露、大显神威。在宁远之战中,城头共布置有十一门大炮,建立奇功。图为天津大沽炮台旧址。



孙元化画像


1990年,科技史学者胡道静赞誉嘉定,说嘉定人孙元化是上海最杰出的3位科学家之一,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中,孙元化是最著名的翻译家、数学家和军事家,其在火炮研究应用方面的建树空前绝后。胡道静还说,3大科学家中的黄道婆、徐光启早已家喻户晓,而世人独对孙元化知之甚少。

孙元化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旷世科技奇才呢?

徐光启的高足

1581年,孙元化出生在嘉定高桥(现浦东)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他自小聪颖,古今远近之书无不读之。由于高桥地区是明代倭患的重灾区,为抵御外侮,少年孙元化对军事产生了兴趣。

孙元化10岁时,其父把家搬到嘉定城,恰好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唐时升为邻居。唐是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学生,非但文章出众,而且对军事颇有研究,孙元化向唐先生学文章,也学剑术。这个激情四射、好辩争胜的少年,被人称为“狂狷”,老师唐时升却不以为然,认为他是个奇才。程嘉燧先生也欣赏孙的率真、才华和抱负,推荐他去上海拜徐光启为师。

孙元化国学功底深厚,著有《周礼类编》、《离骚解》等,而科举之路却走得艰辛,32岁才考中举人,却无缘进士。遵照恩师徐光启“经世致用”的主张,孙元化醉心于西学,研究炮术,成为徐光启研究西学最得力的助手。

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数学,认为亚里士多德《几何原本》中的逻辑和推理正是中国最需要的科学精神。1606年,徐光启与孙元化在利玛窦的寓所翻译此书,虽然孙元化未在译著中署名,但其实为译者之一。翻译之余,孙元化还撰写了《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算要》、《西学杂著》等数学专著。徐光启著《勾股义》一书,孙元化出力不少,徐在书的序言中记述,“书经门人”孙元化归纳为“正法十五条”,很“简明”,便于“揽图诵说”。

明代晚期,后金威胁严重,徐光启主张购炮制炮用以抵御。孙元化向老师学习炮术。《明史·孙元化传》记:“所善西洋炮法,盖得之于徐光启。”他还将老师的主张付诸实践,在辽东防务中大有建树,成为我国最早、最有成就的火炮专家。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排斥徐光启、孙元化。1627年,崇祯继位,清除“魏党”,徐光启、孙元化回京任事。1630年发生刘兴治叛乱,徐光启深信孙元化的军事才干能成大事,荐举他平叛。孙元化出任登莱(今山东省)巡抚(相当于当今省长),使登州成为我国西学研究中心、火炮铸造基地。无奈他用人不慎,部将孔有德反叛,孙元化被指为祸乱罪魁,被崇祯冤杀。

孙元化、徐光启志同道合,同怀科学救国、火炮强军的壮志,致力于西学的研究传播,卓有成效。这对师生还结为姻亲,徐光启的孙子尔斗娶孙元化的长女。后世孙徐两家续联姻亲。

孙元化与嘉定天主教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以传播西洋科技辅助传教。1603年,徐光启信教。孙元化因恩师徐光启接触西学,也因研习西学接触天主教。

1616年,明朝发生驱逐传教士的“南京教案”,孙元化力保传教士,让传教士毕方济、费奇规到其嘉定的家中避难。

1621年,40岁的孙元化在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在北京受洗入教,教名“依纳爵”。《利玛窦中国札记》称这是徐光启努力所致。

入教当年,孙元化即邀请意大利传教士曾德昭、郭居静到嘉定传教,并建教堂,称“小圣堂”。由于孙元化的努力,嘉定天主教开教顺利,至1623年已有教徒400人。曾德昭在报告书中称赞说,“嘉定教友男女老幼,无不热诚同与弥撒,勤领圣事,乐听讲道,可与欧洲虔诚教区媲美。”《利玛窦中国札记》写有:“虔诚的依纳爵把很多别的人领入教门,虽然他自己忙于做其他的事情。”

嘉定教堂的特别之处是附设学校,供洋教士学习汉语。在此教习汉语或学习汉语的传教士,有的留下姓名,如教授汉语的费奇规,学习汉语的邓玉函、傅汛际。

当时的嘉定,在中国天主教中的地位很重要,是洋教士的“常年驻足之所”。所以,中国的天主教“总堂”设在嘉定。

嘉定还因为中国天主教召开的一次重要教务会议而出名。

龙华民接替利玛窦主持中国天主教务后,反对利玛窦把造物主译为儒家经典中对万物主宰敬称的“天主”、“上帝”,而主张采用拉丁文译音,于1627年在嘉定开会讨论译名问题,还讨论中国教民祭祖祭孔是否有悖教规。1627年的天主教嘉定会议共有11名洋教士参加,孙元化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列席会议。会议采纳龙华民对译名的意见,而对中国教民祭祖祭孔则依利玛窦旧规,认为这是敬祖尊师,非宗教偶像崇拜。龙华民对会议不满意,于是于1633年再次集会,但这次会议最终否定了龙华民的意见,重新确认利玛窦的传教方针: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契合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学说,以学术辅助传教。

“嘉定会议”前后,嘉定的“乐在堂”即为天主教活动中心,但是,由于1632年孙元化冤死,天主教在嘉定的教务衰落了。

最早的火炮专家

面对后金的威胁,徐光启认为“以炮护城,以城护民,御敌之策,莫过于此。”即奏请朝廷购买西炮。但由于朝中保守人士反对,明廷2次购炮只买了14门。徐光启就研究铸炮技术,但自己生产,毫无经验,费工费料,守财的崇祯皇帝不满。

孙元化醉心军事、痴迷火炮,著有《经武全书》、《西洋神机》。《西洋神机》是我国最早的火炮学专著,“首论铸炮,次论制药,后论命中之由,并绘图式。”他把筑台制炮的方略成功付诸实施,一度使辽东防务出现转机。

孙元化以西方炮术为朝廷谋划防务。1621年,他提出《备京》、《边防》2策,主张用西炮护京卫辽,引起朝廷重视。吏部给事中(官名)侯震旸是嘉定人,赏识孙的胆识和才干,向朝廷举荐他,于是孙元化得到破格提拔,以随军从事身份被派往辽东,开始了军旅生涯。

当时,负责辽东防务的王在晋畏敌如虎,主张尽弃关外之地,退守山海关以内。孙元化建言:筑关外宁远城、修炮台驻守,未被采纳。

1622年,兵部尚书孙承宗负责蓟辽防务,赏识孙元化,“筑台制炮,一如元化言。”孙元化得到重用,协助袁崇焕守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袁崇焕筑宁远城,孙元化负责构筑炮台,将购置的西洋炮放在关键的位置,炮下装有可以灵活转动的支架,以增大炮火覆盖范围。

1626年,67岁的努尔哈赤率兵6万,号称20万,进攻宁远。宁远的明朝守军仅2万人,人们认为宁远必失,但孙元化相信袁崇焕凭利炮能守住城池。果不其然,后金丢兵弃甲,努尔哈赤中炮负伤退兵,8个月后不治身亡。

宁远之战,西炮大显神威,明廷君臣对洋炮刮目相看,崇祯敕封那门西洋大炮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还为它披上锦袍。孙元化筑台制炮的主张经受了实战的考验,袁崇焕说:“(我)兵不利野战,祗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孙元化官升一级,赏银12两。

宁远大捷当年,朝廷就在北京铸造新式火炮,命孙元化主其事。孙元化请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为顾问。次年3月炮成,朝廷封巨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将军”。

1629年,金兵绕道辽东从古北口入长城,直逼北京。袁崇焕飞骑援救,多疑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为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图谋不轨,把他杀了。京师危急时,关内关外隔绝半年,孙元化守抚宁,救开平,复建昌、滦州、永平、遵化,所战皆捷,所辖8城24堡屹立不动,重要原因是发挥了西洋火炮的威力。

1630年,孙元化出任登莱巡抚。登莱地近京师,又是辽防前哨,守可以阻后金兵南下,进可配合辽省铁骑夹击后金。孙元化有了这一舞台,一时西学英才云集登州,其中有《远西奇器图说》的作者王徵、《西洋火攻图说》的作者王涛,登州成为全国火炮的研制中心,被称为“东陲西学堡垒”。孙元化在一年半的登莱巡抚任内究竟铸造了多少大炮,惜无记录,不过可以从侧面判知。《平叛记》记叛军攻占登州,当时登州有红夷火炮20门、西洋炮300多门,数量可观。对大炮的威力也有记载,叛军攻打莱州时,使用过西洋火炮,每门重二三千斤,要4条牛拉。火炮攻城,城墙多颓圮,山东巡抚徐从治中炮身亡。

孙元化用火炮装备水师的想法也在登州付诸实施。1630年,孙元化奉命援救大凌河城,即命新式水师从海路袭取敌人的后路耀州,来个“围魏救赵”。无奈天不帮忙,海上风起,舰队被迫返航。

徐光启筹划边防,曾大胆建言借用西兵,并在澳门招募洋兵300人。吏部给事中卢兆龙竭力反对,说洋人“弯弓挟矢于帝都”,将危及根基。于是把正在开赴京师的洋兵遣回澳门。孙元化曾上疏朝廷与卢兆龙抗辩,结果有25名葡萄牙炮手来到登州,孙元化建立了我国第一支雇佣军。

1629年,孙元化抗后金时,曾有西兵在其麾下服务。徐光启在奏章中指出,虽说中西“兵各异习,将各异心”,孙元化却能“经营联络”,“齐众如一”。孙元化驾驭洋兵能力有外人的证词。1630年,朝鲜使臣海道来华,在登州上岸,与洋人有过交往,葡人翻译陆若汉在给朝方翻译的信中说,我辈东来中国,在登州有幸遇到“贤达”的孙大人,献上火炮,表达不尽的感激。朝鲜使臣归国后在报告中称孙元化“清俭疏雅”,崇尚西学,人品极佳,与洋人相处融洽,是个人才。1630年,叛军进攻登州,洋兵守城效力,12人阵亡,包括统领公沙的。此战受伤15人,没有1人降敌。1632年,兵部尚书熊明遇还上疏请求褒奖公沙的等15名洋兵。

孙元化之死

袁崇焕主持辽东防务,杀了不听话的皮岛守将毛文龙,毛文龙旧部投奔孙元化。孙元化认为天助我也,以为这些辽籍之士可以助己实现强军之梦,于是委以重任,孔有德为参将,又命洋教练教习炮术。孙元化未看到这是一些强盗出身的辽人,有限的一点军饷难填其欲壑。明末,朝廷常拖欠军饷,因此矛盾不断。一向锋芒毕露的孙元化为催饷,竟要与上锋打官司,得罪京官,埋下了祸根。

1630年,朝廷命孙元化火速救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孔有德率水师赴救,恰逢恶劣天气,返回。孙元化又命孔有德率800精骑从陆路驰援,不料援军在吴桥遭遇大雪,后勤给养跟不上,军中怨声四起。此时,孙元化派出购战马的李九成赌博输了巨款,就煽动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叛军进攻登州,城中辽籍中军耿忠明在内接应。孙元化拚死抵抗,城破后欲杀身成仁,孔有德击落了他手中的剑,未果。

孔有德当过矿工,做过海盗,讲江湖义气,敬重孙元化的为人,感激他在危难中收留自己,非但不杀他,还要推他为“王”,共图“大业”,遭孙元化拒绝。圄囹中的孙元化对孔有德等人晓以利害,明以大义,孔有德回心转意,请求招安。朝廷同意孙带罪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诏书,叛军久等招安不得,乱事复起。孙元化又说服叛军,让他们回朝说明真相。孙元化获释,王道纯袭击叛军,致使乱事扩大,莱州失守,孙元化有口难辩。不满孙元化的京官、那个力主杀袁崇焕的温体仁诬称孙元化反叛投贼,非置他死地不可。徐光启为孙元化争辩,在崇祯帝而前愿以全家性命为孙的忠诚担保。内阁首辅周延儒也力谏免孙一死,均未成功。

孙元化被打入牢狱后,遭罢官、流放的幕僚王徵前往探望。至交相见,孙元化不胜感叹:“不意一片痴肠,终成大梦!”

前往探望孙元化的还有洋教士汤若望,孙元化向这位可以交心的洋朋友说了最后的心愿,要他转告3个儿子:不要因为他被冤杀而抱怨朝廷,不要当官。

崇祯五年(1632)七月二十二日,孙元化被斩于北京西市,年仅51岁。另一科技英才王涛也被杀。

孙元化被杀不久,徐光启等通晓西学的人士先后离世。明末,瞿式耜在《讲求火器疏》中发出深长的叹息:再也无人通晓炮事了!

1644年,明朝在内乱外患中灭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